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320秒,为你在为你在61,042,058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傅寿仲,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1980
关于油菜光合作用的研究开始于六十年代初期,而至今报导并不很多。本文根据我院的部分研究资料结合有关报导,旨在探讨油菜在光合作用及产量形成方面的特性,为进一步开展栽培...
[期刊论文] 作者:傅寿仲,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2002
本文综述了世界油菜产业的发展状况,指出了品种改良是油菜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展望了新世纪油菜品种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近期颁布的低芥酸、低硫苷油菜的行业标准化作了介绍....
[期刊论文] 作者:傅寿仲,,
来源: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年份:2004
通过论述油菜产业和栽培技术发展的概况,对比国内外油菜栽培因素的差异,着重比较分析了我国油菜生产成本和收益,指出油菜生产降本增效的主要潜力。...
[期刊论文] 作者:傅寿仲,
来源:江苏农业学报 年份:1999
中国油菜品质育种始于70年代末期,以降低油菜籽中芥酸和硫代葡萄糖苷含量为主要目标。在借鉴和引进国外油菜品质育种理论、双低基因资源和选育技术的基础上,我国对双低基因资...
[期刊论文] 作者:傅寿仲,
来源:中国油料 年份:1984
...
[期刊论文] 作者:N.N.Roy, 傅寿仲,,
来源:中国油料 年份:2004
甘蓝型油莱(B.napus)是易落粒的一个种。在西澳大利亚曾盛行在种子干燥至含水量8%或更低时,采用收获机一次收获,结果造成很大的损失。堆行(windrow)能够将损失减少到最少...
[期刊论文] 作者:傅寿仲,戚存扣,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1984
国内自孙逢吉进行芥菜(B.juncea)的叶形、种皮颜色及分枝习性的遗传研究以来,一般对油菜产量性状遗传的研究较多,而对种子品质性状、尤其是芥酸、硫代葡萄糖苷(GLS)等遗传的...
[期刊论文] 作者:志贺敏夫,傅寿仲,
来源:江苏农业科技 年份:1978
绪论 日本食用油脂的消费量每年持续增加。战前每人每日消费量约为3克,1951~1955年约为5克,1973年平均每人每日达到30克。但是世界上油脂消费水平较低的国家,仅达欧美各国的...
[期刊论文] 作者:戚存扣, 傅寿仲,,
来源:江苏农业学报 年份:2010
对江苏省近50年(1959~2009)油菜品种改良、栽培技术发展进行了总结。江苏油菜栽培技术发展,从总结群众经验起步,逐步研究建立了以"看苗诊断(施肥、管理实践)"为核心的"油菜‘...
[期刊论文] 作者:张洁夫,傅寿仲,
来源:江苏农业学报 年份:2002
无花瓣性状对油菜的遗传研究与育种均有重要价值。文章综述了无花瓣突变体的获得途径,评述了无花瓣性状的特点及利用价值。报道了无花瓣性状的遗传及分子标记研究结果,以及近年......
[期刊论文] 作者:张洁夫,浦惠明,戚存扣,傅寿仲,
来源: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年份:2000
以甘蓝型油菜白花和金黄花突变体及正常黄花亲本为材料 ,研究油菜花色性状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 ,白花对黄花由一对不完全显性基因 WW控制 ,杂合体 Ww表现为乳白花 ;黄花对金...
[期刊论文] 作者:傅寿仲,戚存扣,浦惠明,张洁夫,,
来源: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年份:2006
本文以“三发”栽培、群体质量栽培、保优栽培以及轻简化栽培等技术体系为主要内容,综述了我国冬油菜栽培科学技术的发展概况。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期刊论文] 作者:傅寿仲,戚存扣,浦惠明,张洁夫,
来源: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年份:2003
论述了江苏油菜产业和品种改良的发展过程以及品种改良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提出为进一步提高油菜质和量,应对入世挑战,必须瞄准市场培育适销对路品种,提高生产全过程的科技...
[期刊论文] 作者:高建芹,张洁夫,浦惠明,戚存扣,傅寿仲,,
来源:江苏农业学报 年份:2007
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技术非破坏性测定油菜籽的油酸、芥酸和含油量,并建立数学模型。内部交叉验证表明:该方法测定上述3个品质参数的定标方程决定系数分别为0.9792、0.9924和0.9749......
[期刊论文] 作者:张洁夫,傅寿仲,戚存扣,浦惠明,伍晓明,
来源: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年份:2002
近等基因系是研究作物性状表现与功能的重要材料.利用高代群体分离法,育成了2对无花瓣油菜近等基因系,即NIL-PL01和NIL-APL01及NIL-PL02和NIL-APL02.近等基因系间除花瓣存在...
[期刊论文] 作者:张洁夫,傅寿仲,盖钧镒,戚存扣,浦惠明,
来源: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年份:2002
利用配子鉴定法研究从恢复系间杂交后代中选育更优恢复系的可行性,对恢复系间杂交F1与不育系配制三交种的单株产量测定结果表明,三交种AF1-3即组合NA6//NR1/NR3的单株产量变...
[期刊论文] 作者:陈新军,戚存扣,张洁夫,浦惠明,高建芹,傅寿仲,
来源:江苏农业学报 年份:2005
1996年我们在油菜育种圃的宁油10号株系中发现了甘蓝油菜(Brassica napus)雌性不育突变体FS-M1,并初步研究了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1,2]....
[期刊论文] 作者:浦惠明,傅寿仲,戚存扣,张洁夫,高建芹,陈新军,
来源: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年份:2003
苏优3号为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杂交新品种,不育系为宁A3(MI CMS),恢复系为3075R.苏优3号综合性状好,抗(耐)病性强,成熟期早,品质优良.在1996-1998年度江苏省油菜新...
[期刊论文] 作者:陈新军,戚存扣,张洁夫,浦惠明,高建芹,傅寿仲,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2005
以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苏优5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单株鲜重、叶面积、分枝数、有效角果数等呈下降趋势,群体鲜...
[期刊论文] 作者:陈新军,戚存扣,张洁夫,浦惠明,高建芹,傅寿仲,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2002
研究了化学杀雄剂2号在不同时期用不同浓度对甘蓝型油菜宁油10号和SY4杀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核期以0.015%~0.020%的浓度、15ml/株的药剂量一次喷施,全不育株率为61.36%...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