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305秒,为你在为你在61,042,058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学位论文] 作者:刘宪钊,,
来源: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年份:2011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现代林业发展的主题,如何科学的经营、保护和培育多功能的森林资源是当前国际上林学界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国有林场既是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基层单位,也...
[期刊论文] 作者:陈云芳,刘宪钊,,
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应用协同学的基本理论,对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的协同方式及其运行机制进行分析,提出了多功能林业的系统协同度计量方法。在目前的多功能林业系统中,大多数为某两个子系......
[期刊论文] 作者:姜俊,刘宪钊,,
来源: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年份:2018
文章分析了林业行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存的主要问题,以及建设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导向的科研实验平台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建设模式和管理对策,为符合林业行业高校实际的科技成果...
[期刊论文] 作者:陆翔,刘宪钊,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年份:2004
以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结构模型斑块-廊道-基质模型为研究理论依据。依据现场调研11000测绘地形图和研究区域相关历史环境资料对研究区域行进斑块类型划分,并对划分出的各个斑...
[期刊论文] 作者:陆翔 刘宪钊,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年份:2012
摘要:依据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基于景观生态分类的三个基本模型,对研究地大理双廊区域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建立符合当地景观生态特征的景观生态分类体系。并以实地调查结果为依据,将所研究区域的各个景观单元按其生态属性进行分类,将整个双廊景观划分出3个主要类型和7......
[期刊论文] 作者:陆翔 刘宪钊,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年份:2012
摘要:以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结构模型:斑块-廊道-基质模型为研究理论依据。依据现场调研1:1000测绘地形图和研究区域相关历史环境资料对研究区域行进斑块类型划分,并对划分出的各个斑块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表明研究区域类不同斑块之间的稳定性存在的差异。研究结果......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宪钊,马帅,陆元昌,,
来源: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年份:2015
森林自然度作为森林功能区划和群落生境制图的参考指标,在近自然森林经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综述国内外有关森林自然度评价的研究进展,从自然度的概念出发,在评价层次、评价......
[期刊论文] 作者:康磊,刘世荣,刘宪钊,,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6
采用Dmey小波变换法对岷江上游杂谷脑流域1959年至2006年月径流量、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变化周期进行分析,探讨三者在长时间序列周期性变化中的相互响应,并...
[期刊论文] 作者:康磊, 刘世荣, 刘宪钊,,
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年份:2019
[目的]探索不同景观格局对流域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及动态变化,为岷江上游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分析岷江上游杂...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宪钊,陆元昌,任云卯,,
来源:生态学杂志 年份:2016
研究林木个体间竞争关系,建立以保留木为对象的单木邻体竞争模型对于人工林的抚育经营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北京西山试验林场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Hegyi竞争...
[会议论文] 作者:丁磊, 陆元昌, 胡万良, 刘宪钊,,
来源: 年份:2010
我国红松人工林面积大且生态和经济服务功能十分重要,但存在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低、群落稳定性等问题。本研究针对这些问题,以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区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宪钊,陆元昌,刘刚,宁金魁,,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9
以海南中部山区不同演替阶段的两种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将林分空间结构关系的大小比数引入优势度评价,并用层次分析法在多个指标上对优势度进行了综合评判。结果表明:树种在不......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宪钊,陆元昌,刘刚,周燕华,,
来源:浙江林业科技 年份:2008
从海南省中部山区枫香次生林林下更新树种的多样性和生长变化入手,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影响更新苗的死亡和损伤的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带次生林中林下更新物种丰富,有利于当......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宪钊,陆元昌,曾翀,孟京辉,,
来源:西北林学院学报 年份:2009
在价值评价法的基础上对林下更新苗木所具有的综合价值设计方案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认为,在以生态公益林定位的森林经营中,人工林下更新幼苗的综合价值依次是栓皮栎、构树、黄栌......
[期刊论文] 作者:孟京辉,陆元昌,CHRISTOPH Kleinn,刘宪钊,,
来源:西北林学院学报 年份:2010
基于试验区域1990年TM影像和2002年ETM+影像,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应用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3.3,对试验区域12 a来景观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12 a间,试验区域景观发生巨大变化。(1)1990~2002年间,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其他植被、裸地......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宪钊,陆元昌,马履一,薛杨,,
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年份:2013
为了研究林场级森林林木生物量和碳储量的信息,以海南省岛东林场为例,采用系统(等距)抽样方式对该场林木资源进行抽样调查。选择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制定的方法对...
[期刊论文] 作者:薛杨,王小燕,林之盼,刘宪钊,,
来源:林业实用技术 年份:2013
在海南省海口市云龙镇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苗圃基地开展海南樱花扦插育苗试验,试验采用单因素和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重复4次,研究50根穗条在不同浓度、不同基质下穗条不同部...
[期刊论文] 作者:薛杨, 王小燕, 林之盼, 刘宪钊,,
来源:生态科学 年份:2012
构建了海南省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据2009年国家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尖峰岭生态定位站连续观测数据、社会公共数据等数据资料,利用影子工程法、替代工程法...
[期刊论文] 作者:殷丽,刘卓,刘宪钊,贾宏炎,
来源:林业科技通讯 年份:2020
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伏波试验场选取2种强度间伐后补植不同树种的马尾松(Pinusmasso-niana)人工林近自然改造模式T1(补植2种阔叶树种)、T2(补植5种阔叶树种...
[期刊论文] 作者:杨众养 王小燕 刘宪钊 薛杨,
来源:热带作物学报 年份:2018
摘 要 以海南省白沙县演替早期天然次生林为对象,分析了林下天然更新树种的结构、种类、多样性、种群优势度以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以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为优势树种的早期天然次生林下天然更新的乔灌木树种共47种,其中乔木类(大、中、小)树种24种,占更新层总......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