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290秒,为你在为你在61,042,058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林超然,, 来源:写作 年份:2002
汪曾祺是中国短篇小说的重镇,作家何立伟曾对其大加赞赏:“如果作家也像围棋手那样,以段位区分技艺高低,则汪先生无论如何上在九段以上。汪先生,他的文章照我看来,在艺术...
[期刊论文] 作者:林超然,, 来源:写作 年份:2009
除了其令人赞叹的创作成为一种直观举证,汪曾祺对小说的真知灼见,更多地流露于那些非正式的文学理论中,这类文字大致可分三种:一是序言或后记,它们捎带记录了作家...
[期刊论文] 作者:林超然,,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15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很多怀念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文字,大家觉得那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这样的结论可能让其后一直到目前的文学有些不好意思,甚至抬不起头来,毕竟...
[期刊论文] 作者:林超然,,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0
论争档案:《受戒》刊于《北京文学》1980年第10期后即引来纷纭聚讼,持见不同者认定:"小说的一些描写是离奇怪诞,脱离了生活的真实的……这种‘解放’不是出格得难以令人...
[期刊论文] 作者:林超然,,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9
回望故园的作品无疑是汪曾祺小说的群峰,他的小说成就自以写高邮的为翘楚,其中《鉴赏家》与其说是作家用诗的方法写小说,不如说他用小说的...
[期刊论文] 作者:林超然,, 来源: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2006
《审美教育书简》(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以下简称《书简》)作为席勒美学的立法纲领,迄今魅力不减,甚至历久弥香。《书简》贯穿着一条不可动摇的主线:每个人都有可能去实现理想的人性......
[期刊论文] 作者:林超然,,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2019
中国报告文学缓步走进“和园”,使这个社区成了一部接受美学。2016年,散文家毛眉作为新疆昌吉市第三批“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队的一员,进驻该市绿园路街道和园社...
[期刊论文] 作者:林超然,, 来源: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恐怕舜子也会像盂轲那样说:“予岂好辨哉?予不得已也。”《打开天窗》是要说亮话,是要放常识、真相进来,是要放新鲜空气进来。文字是舜子乐于托付的思想体操,因为一种精神担当的自......
[期刊论文] 作者:林超然, 来源: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2009
当下的诗坛的确有太多让人哭笑不得的热闹:一个做诗软件,亦称“做诗机”,在网上广为流传,置换不同的字、词,就会有不同的“新诗”面世;...
[期刊论文] 作者:林超然,, 来源: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我们的中小学教材中很少有新诗的内容,也就是说一个人十几年校园生涯中几乎没有经历像样儿的新诗教育,小而言之这种格局不利于提高个体的文学品位,大而言之它已伤及了我们这...
[期刊论文] 作者:林超然,, 来源: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2008
陈力娇是中国当代小小说写作的重要作家,2007年2月,她的《不朽的情人》作为"中国小小说典藏品"第二辑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明证了陈力娇在中国当代小小说领域的关键地位。...
[期刊论文] 作者:林超然, 来源:绥化师专学报 年份:2004
林超然:王书怀(1929——1984)是建国后第一代黑土诗人,与当时享誉文坛的贺敬之、郭小川、闻捷等诗界巨擘交相辉映,是黑龙江文学与整个中国当代文学站齐的重要例证。作为与民谣至......
[期刊论文] 作者:林超然, 来源:绥化师专学报 年份:2002
世间没有人会是另一个人的再版,作家的师承则更为复杂.本土文化对汪曾祺的润泽,特别是归有光、沈复及"五四"以后几位著名作家对他的艺术滴沥,曾在较大程度上标定了他的创作方...
[期刊论文] 作者:林超然, 来源: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歌德评论席勒说,‘凡是他触摸过的东西都会变得高尚起来。’而我要说在每一个生活角落都能发现诗歌的郑晓明。似乎总在提醒我们曾不经意地错过多少美好,他的文字坚守让那些......
[期刊论文] 作者:林超然, 来源: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2013
电影当然不是给“大叔”拍的,巨大的票房获益来自17—22岁这一群落,“大叔”年纪的人看后大呼上当应属活该。问题是作为过来人的赵薇,想告诉(也有责任告诉)这些孩子关于青春的一个......
[期刊论文] 作者:林超然, 来源:继续教育研究 年份:2018
沈从文的写作教学实践从文学创作起始,是"思想+行动"的组合,可以"飞"到任何艺术空间、文化领域,其做法和内涵与西方的创意写作并无分别,其对当代大学写作教育仍具有极大的启...
[期刊论文] 作者:林超然,, 来源:写作(上旬刊) 年份:2014
汪曾祺小说《职业》之所以能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的选修课本《中国民俗文化》,大概是因为作品的语言格调、文体样式、风俗底色、美学品位、思想意义都有过人之处,实在是一篇...
[期刊论文] 作者:林超然,,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4
在中国,凶案与小说合谋其实也算是并不少见的文学事件,不过这时的小说常常倒向通俗,它能引发复杂心理中的一种好奇,并成为大众的一个日常化的重要谈资,作品母题大致不出...
[期刊论文] 作者:林超然,,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10
桑塔格"反对阐释"的登高一呼无异于迅雷,引来的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理论界的一片错愕与恐慌。她是一个令人惊奇的、很少偏见的立论者。桑塔格一生坚守可敬的知识分子立场,...
[期刊论文] 作者:林超然,,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2018
中国传统写作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呈现路径,不只是写作实践理论,不只是思维训练体系,还是思想文化成果,更是美学精神宝藏。汪曾祺的小说在文学发生、营构、传达和意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