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329秒,为你在为你在61,042,058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3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袁济喜,,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1983
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第三手稿《私有制和共产主义》中有一段论述音乐美的文字:“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
[期刊论文] 作者:袁济喜,,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2
“兴”是中国古代文论与美学的重要范畴,它涵盖了创作与鉴赏两方面的内容,本文所论之“兴”,主要是从创作论之“兴”的(即“赋比兴”之“兴”)角度,去探讨其中的审美意义。“...
[期刊论文] 作者:袁济喜,,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15
蔡邕的文学观念与他的人生经历,反映出东汉晚期各种社会因素的变化。蔡邕早期笃嗜儒学学说,执意维护文学观念的经学价值与正统性,但经历了各种人生磨难后,其文学观念发生变化...
[期刊论文] 作者:袁济喜,,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86
一《南史·颜延之传》记载:“延之尝问鲍照己与(谢)灵运优劣。照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若铺锦刺绣,亦雕缋满眼。”钟嵘《诗品》引汤惠休语:“谢诗如芙蓉...
[期刊论文] 作者:袁济喜,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1995
汉魏以来,士人在扬弃两汉儒学的过程中,对人与宇宙的关系重新进行了定位,产生了浓重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的产生,同汉末以来的战乱频繁、时疫流行和政坛之祸的社会环境感染有关。......
[期刊论文] 作者:袁济喜,,
来源:长江学术 年份:2007
老子的《道德经》表面上看是用独语体表述一位孤独者的心语,但实际上这本书蕴涵着潜在的对话精神。老子的人文智慧和文艺思想主要通过对话的方式来与世界交流,与人民沟通。老...
[期刊论文] 作者:袁济喜,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百年美学滥觞于中国1898年发生的维新运动时期,这一时期也是近代中国启蒙思想兴起的年代,它直接启导了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思想的产生。这种启蒙思想既来自于当时传入中......
[期刊论文] 作者:袁济喜,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2000
百年美学的兴起和演变与近人或国启蒙思想相伴,这即受西方启蒙学说的影响,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改造,涌现出梁启超、鲁迅、王国维以及宗白华、朱光潜先生等一大批美学大师。......
[期刊论文] 作者:袁济喜,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2000
百年美学的兴起和演变与近代中国启蒙思想相伴,它既受西方启蒙学说的影响,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改造,涌现出梁启超、鲁迅、王国维以及宗白华、朱光潜先生等一大批美学大师。......
[期刊论文] 作者:袁济喜,,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2009
汉语批评的理念与方法,肇始于先秦诸子的思想文化。其中一个显要特点便是采用对话的形式来从事文化批评,而文学批评从属于这种思想对话。汉语文学批评的文体特点是好用随笔即兴......
[期刊论文] 作者:袁济喜,,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2012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与艺术批评呈现出内在的联系与互渗的特点。中国古代自先秦以来,形成了以道来宗率文学与艺术在内的精神活动的思想体系。魏晋以来,这种传统得到延续,同...
[期刊论文] 作者:袁济喜,,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2012
集部为中国固有学术经史子集中之一,它历经滥觞与衍变的过程,有着极其丰富的意蕴与外延,是古人关于文学的原初视野与独特判断,它与今天全球化视野中的文学观念与理论是如何之...
[期刊论文] 作者:袁济喜,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2003
宗白华在"五四"时期对魏晋美学的解读,体现出他力图通过对中国传统美学的体验与研究,重构中华美学精神的识见。宗白华在解读魏晋美学时,着重揭示魏晋人物与美学中的个性特点...
[期刊论文] 作者:袁济喜,,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2009
孟子通过对话和论辩,展现了其思想品格,建构了文学批评的内容。孟子在对话中彰显士人人格,倡导批判精神,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学批评的范畴和命题,比如"知言养气"、"知人论...
[期刊论文] 作者:袁济喜,,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2013
[主持人语]中国古代文论,是指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活动的理论形态,它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学精神与批评形式,有着深刻的蕴涵与丰富的范畴。在清代乾隆时代编修的《四库全书》...
[期刊论文] 作者:袁济喜,,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2013
东汉末年士人活动与魏晋文学批评形成有着直接的联系,当时的士人受党锢之祸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政治与人生立场,清议风气与批评意识的活跃,促进了汉魏之际文学批评形态的变化...
[期刊论文] 作者:袁济喜,,
来源:中国德育 年份:2014
今天我与大家一起探讨国学与人生智慧的问题,这是一个十分有意思的话题。上个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林语堂写过《孔子的智慧》一书,他从《论语》中读出许多人生的智慧与趣味,...
[期刊论文] 作者:袁济喜,,
来源: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年份:2011
虽然原创研究应该是以创造当代中国原理、概念、范畴为目标,但就原创是一个古代和中国现代文论很少涉及的话题以及将原创的努力作为一个积累而逐步深化的过程而言,以下八位学...
[期刊论文] 作者:袁济喜,,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200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廉耻观是中国文化中具有本体意义的价值观念,先秦诸子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从而奠定了中国伦理文化的核心观念,而荣辱观与礼义观则是外化的形式。中国文化本是...
[期刊论文] 作者:袁济喜,,
来源: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神会”是指鉴赏心理中的直观体验,它是基于老庄直觉论之上的审美把握方式;“妙悟”说则是唐宋以后在禅宗影响下形成的审美方式;古代文论的鉴赏理论从神会走向妙悟,是随着唐代中......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