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273秒,为你在为你在61,042,058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黄怀信,,
来源:文献 年份:2001
《鹖冠子》是一部先秦道家的著作,最早见著于《汉书·艺文志》。因书中有不少文句与西汉贾谊《鵩鸟赋》相同或相似,长期以来被视为伪书,遭受冷遇。1973年长沙马王堆帛书...
[期刊论文] 作者:黄怀信,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2003
探明诗本义,对于正确理解与,判别其各自作者,有积极意义;区别之大、小,同样有助于判别其各自之作者,并可加深对学传承与发展的认识.而诗本义,则历古以...
[期刊论文] 作者:黄怀信,,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2005
本文考述《大戴礼记》传本源流,兼论各本优劣异同,主要发现:卢辩注可能作干北魏之末,其原 本只有三十九篇、注二十四篇,实为《大戴礼记》原书之节选本;《隋书·经籍志》所著...
[期刊论文] 作者:黄怀信,,
来源:考古与文物 年份:2013
“保”当如字读,“保训”即关于“保”(所当保守者)的训教;“前兜”宜读“前冕”,指前任君王;“嗣”字义应为相同的言辞;“恐求中”之“恐”当涉上文衍,“中”即“中庸”(用中)之“中”......
[期刊论文] 作者:黄怀信,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2005
是儒家一部重要典籍,但其源流方面迄今存在许多问题,诸如成书时代及渊源,编撰之作者,与之关系,今之十三卷本之由来等.确为西汉戴德所辑传之书...
[期刊论文] 作者:黄怀信,,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正】 《逸周书》一中,至关周史研究。然其价值,则迄今犹未被完全认识。究其原因,主要是其时代尚不明确、无有定论。笔者于此,拟对其时代略作考论,冀学界予以批评。前人论《...
[期刊论文] 作者:黄怀信,
来源:辞书研究 年份:1988
《小尔雅》是我国第二部训诂专书,同时也是我国第二部古典辞书,流传至今,已有二千年历史了。其书不仅有很高的训诂价值和文献价值,在语文史、辞书史上也有相当的地位。...
[期刊论文] 作者:黄怀信,
来源:文博 年份:1998
“阿房宫”这一名称,对于每一个具有中国史常识的人来说,都不陌生,而且大家也都知道,其“房”读“旁”.然而“阿旁”究竟是什么意思,其宫又何以名之“阿旁”,则迄今人多未了....
[期刊论文] 作者:黄怀信,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正】 《孔丛子》是一部记述孔家人物言行的书,全书二十一篇,记事自孔子至于孔鲋,旧题孔鲋撰。据《史记·孔子世家》,“鲋字子鱼,孔子八世孙,曾为陈胜博士,死陈下”。是...
[期刊论文] 作者:黄怀信,
来源:考古与文物 年份:2004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出版以来.学术界对其中《诗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字考释、编联和复原等方面。接下来的研究.当是对其内容的深入考察.以明其精神实质及学术价值......
[会议论文] 作者:黄怀信,,
来源: 年份:2004
提到《豳风·七月》,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三正",因为自汉代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篇中的"月"指夏历的月,"日"指周历的月,也就是说属于夏历、周历二历并用。而所谓"三正",...
[会议论文] 作者:黄怀信,,
来源: 年份:2004
孔子作为东方圣人和世界名人,其形貌理应有一个客观真实的描绘。近年来有绘制孔子标准像之举,应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因为它不仅意味着对孔子本人的尊重,同时也意味...
[期刊论文] 作者:黄怀信,,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2012
正确理解八卦名义,有助于理解《易》本义,有助于深入发掘中国早期哲学。八卦之"乾"字本有向上、上达、刚健、不息之义,与"健"同,故曰"乾,健也";"坤"从申声,象地,其德当为厚,...
[期刊论文] 作者:黄怀信,,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14
《礼记·表记》通篇记"子言之"或"子曰"之语,似皆孔子言。然而其所论之"仁",与《论语》所记孔子之"仁"却有很大不同。《论语》之"仁"是具体的,其实质都是"爱人"(关爱他人);而...
[期刊论文] 作者:黄怀信,,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2006
《论语》二十篇虽然内容皆较驳杂,但均有一定主旨倾向,结构上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全书为一有机整体,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编者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理念,证明其为有统...
[期刊论文] 作者:黄怀信,,
来源: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发现以后,人们对传世本《老子》文本产生了更多的怀疑。事实上,北大简本未必处处皆是,传世本也未必来得更晚。而更有甚者,即使二本乃至各本都没有...
[期刊论文] 作者:黄怀信,,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2004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之《大学章句》和《中庸章句》,有功于《大学》、《中庸》甚巨。但其中之曲解误说,亦所在多有,而今之学人则多有不知。指纠其曲解误说,对于正确理解《...
[期刊论文] 作者:黄怀信,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根据《武成》、《世俘》月相日辰及《利簋》天象,通过求朔日的方法,得出武王伐纣于公元前1045年12月9日出发、1044年1月9日克殷、2月24日归周的结论。武王伐纣之年,是商、周年代的基点......
[期刊论文] 作者:黄怀信,,
来源:文博 年份:1999
在月份与干支日辰之间加月相词语纪日,是中国古代周人特有的纪日方法。这种纪日方法,从周初一直沿用到春秋,达数百年之久。对这种纪日方法的正确理解与认识,直接关系到...
[期刊论文] 作者:黄怀信,,
来源:文物 年份:2012
清华简《耆夜(音舍)》记"武王八年"戡耆(黎)还归,在"文大(太)室"举行饮至礼的情景,既明《尚书》"西伯戡黎"的具体时间,又补文献相关典礼之阙,有重要的史料与研究价值。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