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284秒,为你在为你在61,042,058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齐沪扬,, 来源: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讨论对称性原则和变换分析的关系问题。祈望通过讨论,对下列问题能有较清楚的认识: Ⅰ、对称性原则是建立在本体层次及认识层次的哲学基础上的;...
[期刊论文] 作者:齐沪扬,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本文讨论情态语气范畴中语气词的功能问题。首先对讨论的对象语气词作出界定。认为语气词功能的含义应该是宽泛的,不仅表现在表义上,还体现在其他方面;语气词的功能不仅可以...
[期刊论文] 作者:齐沪扬,,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着”字句是表示静态位置的位置句中的一种,“着”字句根据内部隐含的语义的不同,可以分为着1句,着2句和着3句。本文着重讨论这三种“着”字句的内部差异:1.不同的“着”字...
[期刊论文] 作者:齐沪扬, 来源:语言文字应用 年份:2003
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和中文信息处理的角度出发,认为语气词的规范问题在现代汉语的词类系统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讨论:(1)语气词和语气助词术语的使用问题,以及语气...
[期刊论文] 作者:齐沪扬,, 来源:世界汉语教学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齐沪扬,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本文论述了动作“在”字句的语义特点、句法特点、语用特点以及动作“在”字句中物体的位置和参考位置的关系,并归纳出动作“在”字句在位置系统中所表现出来的句式义。...
[期刊论文] 作者:齐沪扬,, 来源: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1898年《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诞生后,在较长时期内,许多语法学家,沿着《文通》的体例,模仿西方文法,以古文为研究对象,写出一些语法著作。较著名的有:章士钊的...
[期刊论文] 作者:齐沪扬,, 来源:语言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3
语气副词在副词中是较为独特的 ,其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都与其他副词有较大的不同。本文认为 ,语气副词是表示语气范畴的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 ,在语气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归结...
[期刊论文] 作者:齐沪扬, 来源:汉语学习 年份:2002
本文认为语气是通过语法形式表达的说话人针对句子命题的一种主观意识 ,语气是一种语法范畴。本文在详细考察语法文献中对语气系统的论述之后 ,总结了以往研究中的得失 ,在前...
[期刊论文] 作者:齐沪扬,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区别词的归类在语法学界存在着分歧。本文运用必要功能作为分类标准。采取逐级分析的方法,剖析了把区别词归入形容词、体词的不足之处,认为区別词是与体词、谓词并列的加词。...
[期刊论文] 作者:齐沪扬,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对语气词“呢”的意义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理论背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分析,但有的混同了“呢”的意义与“呢”的用法,有的未能充分注意历时的演变对共时系统中“呢”的意义的...
[期刊论文] 作者:齐沪扬,, 来源:华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10
本文认为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了带处所宾语的"把"字句即"把+O+VR+L"句式中处所宾语的省略和移位。包括:(1)距离临摹动因,处所词和动词之间的距离远近反映了动词对处所词的影...
[期刊论文] 作者:齐沪扬,, 来源: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言语交际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符号传递一定的信息,信息是符号化了的东西。交际过程中对语言的运用,实际上就是一种符号功能的体现。本文从符号学角度出发,讨论如下问题:1、...
[期刊论文] 作者:齐沪扬,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汉语介词能起到“赋格”作用,本文从格语法的角度讨论介词“给”所表示的格关系,主要有施事、受事、对象、目的四种;分析了①“给”单独出现的句子,②“给”与介词“把...
[期刊论文] 作者:齐沪扬,, 来源:池州学院学报 年份:2014
主持人语:自《马氏文通》起,虚词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虚词对语言结构的完整和意义的表达是不可缺少的。其出现的频率之高、意义用法之广,都表明其具有重要...
[期刊论文] 作者:齐沪扬, 来源: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本文主要讨论两个问题:(1)讨论语气词“的”、“了”的虚化机制,分别在结构形式、语义变化、表达方式等方面展开,用“语法化”的理论检验汉语中具体的事例;(2)从语气词“的”...
[期刊论文] 作者:齐沪扬,, 来源: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0.1 区别词是指“大型、彩色、初级、慢性、男、女、金、银”一类词。区别词的提出是在六十年代。朱德熙1961年至1962年在北京大学讲授现代汉语语法这门课程时,就谈到了...
[期刊论文] 作者:齐沪扬,, 来源:世界汉语教学 年份:2007
[期刊论文] 作者:齐沪扬,, 来源:当代修辞学 年份:1992
人类与动物的显著区别,在于人类能在高度抽象的水平上进行逻辑推理。逻辑推理必须遵守逻辑的规律和规则,在辩论中,如果不遵守这些规律或规则,就会使辩论达不到"取胜"的...
[期刊论文] 作者:齐沪扬,, 来源: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2006
本文从同现理论出发,讨论语气词、语气副词、助动词和叹词这些语气成分在句子中互相之间的关系问题。本文对不同类型的同现情况作出分析,找出不同的语气成分在不同句子中的分...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