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婆沙论》相关论文
十六国时期的关中地区,在前秦、后秦的相继统治下,出现了一个佛教蓬勃发展的局面.在此过程中,罽宾来华僧人在毗昙学(以说一切有部......
【正】 中印两国都是文明古国,历史上两国曾有过广泛深入的文化交流.这种文化交流一方面使得中国文化(包括藏族文化)曾在一定历史......
《阿毗达磨俱舍论》是印度世亲菩萨早期佛教思想的重要论著。《俱舍论》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阿毗达磨”是一种体裁,代表“对法......
金刚经的现代意义(下)济群如何得见如来学佛的人可能都会关心这样的一个问题,佛陀是什么样子?如何才能见到佛陀?针对世人的疑问,《金刚经......
<正> 佛陀涅槃后九百年左右(即公元四、五世纪之间),北印度犍陀罗国有无着和世亲,他们是同胞兄弟。无着和世亲虽出生在婆罗门家庭,......
<正>前言《俱舍论》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为佛灭后九百年(约公元400年间),北印度犍陀罗国的世亲菩萨所造。世亲菩萨是部派佛教......
<正> 阿毗达磨藏,以《发智》一论为其宗主,而《大毗婆沙论》所释,尤,为集其大成。至于料简《婆沙》,平亭众说,独出机抒,自为一书,......
<正> 三、论玄奘法师的义译想谈这个题目,至少有两重事先必须致力的工夫:1.尽可能搜集玄奘所译经典的梵本,作详尽的对勘。2.对新译......
<正>导言尽管在相对较晚的文献中,经量部(Sautrāntika,或简称为"经部")与瑜伽行派(Yogācāra)被当做不同的派别,常与说一切有部(......
《阿毗达磨发智大毗婆沙论》是说一切有部正依的论典,援引《识身足论》等六足论以及世友、法救、妙音、大德等论师的观点解释《发智......
缘起与宗旨1998年10月24日至25日,台湾慈光禅学研究所和台湾中华禅净协会联合举办了“两岸禅学研讨会”,提交论文的有:台湾福严佛学院院长大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