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幽赋》相关论文
吴崑所著《针方六集·开蒙集·窦太师标幽赋(吴注)》对《标幽赋》的注解在阐发窦氏针灸思想的基础上,展现了吴氏重视脾胃、“针药并因......
肾与三焦相通,具有枢机的调控功能,在气血化生及运行方面联系紧密,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关联息息相通,故临床上经常二者同治.妇人血晕......
中医认为,头为髓海之所在,被称为"精明之府"或"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脉及督脉皆上会于头部,而五脏精华,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部。因......
试论窦汉卿《标幽赋》对针灸学的贡献甄德江,吴光明(河北省邢台市卫生学校,054056)窦汉卿(公元1195~1280年),字子声,广平肥乡(今河北省广平县西北)人。是金元......
<正> 窦汉卿(公元1196-1280年)是金元时期著名的针灸学家,著有《针灸指南》,据考载于卷首的《标幽赋》出自窦氏之手,是其代表作,该......
<正>窦默(约公元1195~1280年),字汉卿,金元时代著名针灸学家,广平肥乡(今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人,《标幽赋》为其所著,原载于《针经......
窦汉卿重视前人的理论基础,提倡调神与理气血并重,主张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施针,并创立了十四字补泻手法,善用毫针,重视得气,提倡按......
清代著名医家徐灵台曾指出:"今之医者,随手下针,漫不经意,即使针法如古,志不凝而机不达,犹恐无效,况乎全与古法相背乎".而且这种现......
<正> “四关”穴是历代针灸医家常用的有效穴,本文就其理论依据和临床意义,略作讨论。一、“四关”穴的由来“四关”之名,最早见于......
针灸医学经历了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临床疗效不用质疑,但近些年来针灸临床治疗病种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针灸的临床......
<正> 《标幽赋》全称《针经标幽赋》,金代窦默(1196~1280年)撰。赋中所论气血流注、针灸配穴、补泻手法等内容,甚为精要,历来为针灸......
《标幽赋》是金元时期著名针灸学家窦默的代表作之一,根据《标幽赋》中针灸禁忌的内容从患者机体状况、四时气候禁忌、经络针道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