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评论》相关论文
陈衡哲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最早的女作家、女学者之一。1914年作为清华招考的首批留美女生赴美留学,1920年归国后曾先后任教于北京......
近些年,随着胡适作品的广泛刊行,带有胡适重要思想观念的语词文句也渐受知识界推崇。“功不唐捐”即是一例。然而,一般辞书比如商......
1935年1月,胡适应香港大学之邀,往游香港。年前,一些朋友曾经劝胡适不必前往。但胡适认为,此行不仅仅是前去接受香港大学授予的名誉法......
在中国人民反抗外束侵略的斗争史上,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著名的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邹韬奋是“一二·九......
弱女子卧薪尝胆十年,最终刺杀大军阀为父报仇。传统伦理所认同的正义,同现代法律所规定的正义以激烈的方式对立起来。 1935年......
一、任鸿隽的科学思想与教育主张 任鸿隽(1886—1961),字叔永,原籍浙江归安(今吴兴),出生于四川垫江(今属重庆)。他从小勤奋好学,于1904年......
一 1934年,有一位青年给胡适写信投稿。可惜,胡适对他的小说不太欣赏,为此,还给他写了一封情词婉转的退稿信。这封信写得委婉动人,原......
2005年10月21日一22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联合苏州市档案馆在古城苏州举办了“近代中国社会群体与经济组织”国际学术......
本论文以吴景超在《独立评论》上发表的有关经济论述的诸多文章为主要的研究材料,对其的有关工农业的经济思想进行了探析,并由此挖掘......
《蒋廷黻教育救国思想研究》主要通过考察蒋廷黻前半生的教育教学实践,分析研究其教育救国强国的理念和思想,对其教育思想的价值及......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的民族主义高涨,其原因有两方面:国际和国内原因,一是日本对中国国土的蚕食,激起了广大爱国者的民族主义浪潮。二......
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面临日趋严峻的生存危机。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三省,之后又不断扩大侵略范围,中国的命运因此......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日两国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各种民族主义思想应运而生,并呈现纷繁复杂的特点。以胡适、蒋......
在1930年代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相互交织的中国,张奚若作为中国近代自由主义发展谱系中的一位重要人物,针对中华民国内政与外交问题......
抗日战争前的20世纪30年代,是民国时期中国经济与社会稳步发展的黄金时代,但也是社会问题丛生、矛盾冲突不断的时代:在政治领域,民族......
本文以20世纪30年代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时刊——《独立评论》为文献基础,运用文献法、比较法、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社......
在《独立评论》的政治思潮研究中,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是研究的两大重点,学界大都立足某一方面展开,而在论及二者在中国自由主义发展脉......
胡适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风云人物,早年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暴得大名”1,最终经历了“誉满天下,谤亦随之”的一生。近世英杰,大多天资......
《独立评论》是以胡适为首的学术共同体,为了共同的理想和追求而创办的一份在当时有很大影响的刊物.它创刊于1932年,停刊于1937年.......
20世纪30年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曾经以《独立评论》为阵地,发表言论、影响时政.本文试图通过探讨《独立评论》两位重要代表人......
在1932年7月出版的《独立评论》上,有一篇胡适的文章,标题是《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在当时影响很大。胡适说:“你们毕业以后,可走的......
《独立评论》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影响力较大的政论杂志,其主要撰稿人多为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一般观点认为,自由主义与民族......
《独立评论》关于“无为政治”的讨论集中反映了国难当头的中国在建设与无为问题上的抉择窘况。面对濒临破产的生产力,“无为”论......
三十年代的中国,对于公共舆论的认知出现了两条分歧的线索,一条是充分地肯定公共舆论在社会担当和理性沟通方面的价值,认为是知识......
20世纪30年代,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国内各派政治势力纷纷把目光转向农村,促使20年代兴起的乡村建设运动不断走向高涨,受此影响,农村教育......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鉴于对国民党当局的失望.对民族前途与国家命运的担忧,知识分子不再延续白色恐怖下的缄默.而是采取各种方式对国家的......
胡适对黎昔非的“戕害”,不仅表现为诱迫后者为《独立评论》辛苦工作五年、丧失了研究生学业,从而使其前三十年的学术累积归零,还......
作为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科学家丁文江对当时中国军阀派系及军情进行了详细研究,萌生改革军事教育、创办军事院枝、培养新式人才的理......
《独立评论》之所以成为胡适毕生创办的刊物中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从而成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报刊史上最著名的刊物之一,重要原......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20世纪30年代独立评论派社会政治思想研究”,课题编号:10CLSZ01。 收稿日期:2013-03-06 ......
精英性和边缘性表明了《独立评论》派大都是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在对日本侵略态度上,《独立评论》派虽然标榜“独立的精神......
陶希圣在中国政治史和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陶希圣研究逐渐受到学界重视。然而,学界研究陶希圣依据的材料大多是陶氏以“陶希圣”......
丁文江是民国时期著名地质学家,同时也是思想言论界的重镇.1927年初从上海淞沪商埠督办公署任上黯然而退迄1931年的四年间,他虽进......
众所周知,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是一场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声势浩大的社会改造运动。当时,参加这场运动的相关社会团体有600......
《独立评论》时期(1932~1937),胡适等民主派学人从做政府“诤臣”的角度,以“书生论政”的方式对国民党及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治统治进行了......
《独立评论》是以胡适先生为代表的自由知识分子精英群体用来研究中国当前的问题而创办的一份政论时评周刊。对于这份刊物,为世人所......
提携和关爱人才是当今加在胡适头上的无数光环之一,然而在这光环之下却隐藏着鲜为人知的一面。最近从上海档案馆发现的一则史料一《......
1932年,胡适先生在《独立评论》杂志,发表了《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一文,在这篇文章里,他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开出了“问题丹”、“兴......
《独立评论》创办的最直接背景是九一八事变引发的国难,同时,它也是"文人论政"的典型案例。"文人论政"的主体是文人,也是广大知识......
《独立评论》中刊载了一些文艺作品,既响应了读者的要求,也传达出了编者的观察角度。实际上,编者是将之作为有一定思想含量的材料来看......
《独立评论》作为20世纪30年代最有影响的政论性周刊,其主要内容均为当时知识精英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该刊亦有大量讨论大学生学......
杜威的社群主义民主理想和设计深刻地影响了胡适30年代议政时期的政治态度。在《独立评论》"民主与独裁"的论争中,胡适一方面以其所......
黎昔非先生作为《独立评论》的经理人,为这份在中国现代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刊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这项繁重的工作对他的......
民国时期的《独立评论》以拥有众多的学者撰稿人著称,而吴景超则是众多学者中相当勤奋的撰稿人。作为社会学家的吴景超,谈论的问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