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杂志相关论文
摘 要:“第三种人”的论争是左翼文学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论争,鲁迅、瞿秋白、冯雪峰、周扬等左翼文学批评家都参与其中,但是......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施蛰存为首的,围绕在《现代》杂志周围的《现代》作家群,创造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文学。他们中的领军人物......
从1932年5月《现代》杂志创刊到1933年5月丁玲被捕,《现代》与丁玲的关系是一个文学刊物和一个知名作家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现代》及......
作为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批评家和作家,因为所持的文学立场与当时及后来的主流文学观相异,杜衡(苏汶)一直被视为反面的对象而受到指......
<现代>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初影响巨大的一本文学杂志,本文从其核心作者群的形成上来探讨<现代>杂志风格的成因,并以诗歌和小说为例......
作为一份在20世纪30年代颇具特色与影响的杂志,《现代》上翻译取向的“现代”特色引人注目。《现代》的诗歌与小说译介活动,呈现出翻......
译介活动是人类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而西学的涌入、报刊的传播与现代文学的发生有着源流的意义."现代派"文学的成熟和传播与<现代>......
《现代》杂志的翻译作者群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之间,寻找前卫的文学思潮,并通过文学翻译将其传入中国,以期能够为中国新文学的建设注......
陈江帆,梅县人,曾与戴望舒、施蛰存、何其芳等并列为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但是,陈江帆的名字现已鲜有人知。如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
【正】 一 一九二七年,中国大革命坠入血与火的深渊,现代文坛开始了愤激与幻灭交相共织的变奏。置身于一个价值紊乱的时代,敏感的......
施蛰存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正是中国现代文学一个世纪的历程,施蛰存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见证人,而且是中国现......
刊物特色的形成、个性的彰显与编辑理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现代》杂志主编施蛰存以开阔的胸襟,积极打破门户之见,兼收并蓄各个文......
据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日本《现代》杂志等媒体报道,出于不同的原因,世界各国近年来都在不断强化大都市尤其是首都的周边防御......
纵观20世纪中国文学,30年代现代派诗歌作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发生以来的第一个高潮,对都会文明倾注了大量热情,集中表达了他们对都......
作家访谈作为较特殊的一种文类在介绍作家和传递作品审美特征方面发挥了不同于一般介绍文章的独特功能。通过分析20世纪30年代初创......
本文对20世纪30年代初的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杂志的批评家的构成,批评的基本价值取向,以及其批评路径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现......
《现代》杂志书刊广告对研究我国现代出版文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章以史实为依据,对其版面空间里的书刊广告进行梳理分析,探究......
本文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前后的现代性对中国生活的渗入入手,对《现代》派诗歌的成因及其所采用的新颖的诗歌风格进行分析,指出与现......
<正> 如今,施蛰存故居窗外的树木依然在摇曳。只是不知道在老人离去之前,它的声音是否呼啸过,又是否震惊了天上的白云?......
<正>一、《《现代》的发行知识只有时时随身携带,才能把它带回家。——鲍斯威尔《约翰逊传》在1932-1935这三年中,戴望舒和他的朋......
在《现代》杂志的小说中,以乡土和社会底层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占有很大分量,这些小说所反映出的危疑扰乱和焦躁的情绪,以及所采用的......
一1929年,戴望舒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诗集共分为“旧锦囊”、“雨巷”、“我的记忆”三辑,分别收录了他在1923年至......
一、“现代”书局的倒闭目前文学研究界所讨论的《现代》杂志是施蛰存主编的纯文艺期刊《现代》,而自此之后革新的《现代》杂志在......
《现代》杂志作为中国现代时期的重要文学期刊之一,尽管存在时间并不长,但因其非同人刊物的性质备受关注,并且对现代文学的倡导使......
<正> 在“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坛上,始终存在着一股若隐若现的现代主义文艺思潮,这是许多人不愿承认的一个事实。可大千世界就这么......
一在三十年代,围绕广有影响力的《现代》杂志而形成的“现代派”诗人,出于对新诗历史及当时诗坛现状的清醒认识和自觉反思,与丰富的卓......
三十年代初期,《现代》杂志曾以它独特的风貌活跃于文坛。几十年来,人们对它议论纷纷,毁誉不一。有的批评它是三十年代“与现实主......
三十年代中国文学和文艺界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当时的作家迫切地需要认识外国文学。《现代》杂志及其同人也具有这个特点。不过,他们......
在中西学界,现代主义是一个并不新鲜然而却较难取得共识与定见的话题。创刊于1932年上海的《现代》杂志,在积极译介西方现代主义文......
文学期刊中的翻译活动通常会受到杂志出版方、编者和译者的三重操控。本文从翻译动机、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入手,考察二十世纪三十......
《现代》杂志的商业性特征、自由独立的话语空间和对现代派文学的培植充分体现了施蛰存的现代编辑理念,成就了1930年代中国文坛一......
《现代》杂志与193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时代特定的政治文化氛围中,《现代》杂志的现代主义文学探索与......
1932年创刊于上海的《现代》杂志,是一份具有很强兼容性的现代文学刊物,它以开放性的姿态打开了一个与世界文学连接的窗口,培养并造就......
三十年代是一个以出版为中心的年代,现代书局作为三十年代众多小书局中的一员,其独特的出版风格表现为两个时期性,前期强调出版走紧密......
研究中国现当代诗歌的程光炜教授,1998年在《读书》杂志第3期发表一篇题为《诗人李白凤先生》的文章,《散文选刊》1998年第6期做了......
<正>1932—1934年沪上最具号召力的大型文学月刊——《现代》的主编施蛰存,晚年忆及30年代上海文艺界,常常怀念那些"长久不知下落"......
正像进化论、细胞学说和相对论等等的科学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认知模式一样,新的世界的一切也必将改变人们感知和描述这个世界......
对于现代翻译文学的研究而言,期刊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许多卓有成绩的研究表明,在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构成中,期刊起着至关......
【正】 近来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里开展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思潮、流派问题的讨论,这是个长期来没有认真探讨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
福克纳初入中国之时正值新文学遗产保护意识萌生的历史时刻。当时,本土文学内部既已滋生革新的诉求,后又借力清末民初以来的翻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