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论衡相关论文
中唐的概念有宽泛和狭隘的划分方法,本文的中唐是指唐德宗贞元年间到穆宗长庆末年这一阶段(785~824),在这半个多世纪里,一个新进进士集团在一系......
现在的人谈起传统文化来,总觉得有些虚无缥缈,遥远而不可捉摸。我理论水平有限,观察问题时常凭直觉。我直觉地感到,传统文化与我们的现......
唐代长安是丝绸之路的重镇,与丝绸之路上的敦煌保持着密切联系,长安是全国儒释道三教活动的中心。唐代长安佛教寺庙、道教宫观大量......
唐代长安道教宫观大量设置,各名山宫观道士汇聚长安.积极介入社会政治文化活动,这反映道教史上山林道教向都市道教的转型。唐代长安道......
"三教论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渊源有自,自成一脉。它由学术而政治,由政治而戏曲,是政教文化因素与戏曲因素有机结合的产物。......
三教论衡是唐五代帝王诞节庆生贺寿活动之一,更是节俗史、宗教史、戏剧史研究的重要课题。白居易《三教论衡》是现存记录此一诞节......
在吸取历史教训和应对现实矛盾的过程中,唐高祖、太宗两朝逐渐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宗教政策。这一政策的核心为:祖承老子,张扬道教;以......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唐代社会,是佛教、道教兴盛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长安,亦是全国佛教、道教活动的中心。唐代长安......
北周自武帝字文邕开始,共举行了11场三教论衡。从逻辑上看,论衡聚焦在三个议题上:卫元嵩的以儒融佛思想、佚名道教徒的夷夏之辨思想、......
《弘明集》、《广弘明集》辑录了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出现的思想争鸣文献,记录了汉明求法以后五、六百年间中国知识分子接受、改造佛教......
从唐代开始,弄孔子、乱经传之优戏表演不断涌现。作为一种由学术论议、宗教讲经演化而成的以插科打诨为主的特殊戏剧形式,唐代“弄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