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抵抗主义相关论文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现代历史,乃至世界现代历史上具有转折点性质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一直是我国史学工作者关注和着力研究的......
<正> 研究近代中日关系史,有一现象颇堪深思,即不少日本的“支那通”成为侮华侵华的先锋,而多数中国的留日学生成为抗日反日的先导......
探讨了张学良联共抗日爱国思想形成的外因和内因。并对这一思想在西安事变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作了评价。
Explores the external ......
1935年华北事变后,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步步深入,国民党政府的对日政策发生了某种变化,即由妥协退让逐渐转向强硬,其发生变......
鲁迅关于抗日战争的文章,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9月21日的《答文艺新闻社问》,直至1936年他逝世前的《半夏小集》《“立此存照”(......
发生于78年前的西安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的分水岭,它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由此拉开了中国从长期内战到全民族抗击日本侵略的序幕,并......
1931年9月18日22时20分,一阵密集的枪炮声打破了沈阳城宁静的夜空,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一夜之间,古老的沈阳城完全被占领。 ......
解封民国 2007至2008年,蒋介石再度走到了争议的十字路口。 海峡那边, “去蒋化”正进入高潮, 数百座铜像被拆除甚而切割,“......
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主义”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东北三省沦陷; 1936年,西安事变的......
吉林人民出版社《中外文学名著简介》中提及托尔斯泰时说:“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作者在《复活》中宣扬了‘良心’、‘博爱’、‘不......
避热炒,烧冷灶,不去问热门焦点,何妨作冷书闲谈。 《托尔斯泰日记》。 俄罗斯的托尔斯泰(1828—1910),在世界,在中国,都曾经是一......
张季鸾脸上流淌的是泪,王芸生身上飞溅的是血。他们在这份当时中国最伟大的报纸上写道:我们是中国人,办的是中国报,一不投降,二不受辱!”......
张学良以日人违犯国际公法、破坏东亚和平,决取不抵抗主义,一切听凭各国裁判,并即电召顾维钧来平,与汤尔和分赴驻平各使馆,向各使......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但是用“剖腹自杀”这种方式来表达对“不抵抗主义”的愤怒......
上世纪30年代,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时,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实行“不抵抗主义”,先后丢掉东三省和热河,华北也岌岌可......
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由于蒋介石卖国集团抱不抵抗主义,顽固地执行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求荣政策,因而使整个东北......
“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这首诗非常贴切地反映了延安在抗日时期的作用。九一八事变......
一位杰出人物的成长和造就──读《邹韬奋传记》许力以邹韬奋同志经历的道路。被周恩来同志称为“中国知道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不仅引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且为中国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为中国人民迅速取得民......
<正>1933年4月,鲁迅投稿《安内与攘外》给《申报·自由谈》,但见报的标题,已换作《文章与题目》。这是编辑黎烈文的刻意修改,......
<正>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来,日本公开向中国发动军事进攻和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的开端。事变发生之后,身为陆海空......
<正>每个成功的男人身后都有一位非凡的女性,对胡适而言,这位女性正是他的大学密友、精神导师——韦莲司。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结识......
吴景平教授致力于民国史研究,专长于宋子文研究和金融史、外交史等领域,勤于笔耕,成果丰硕。他多年来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
<正>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晚十时,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派人把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铁路炸毁,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并以......
张学良关于"九一八"事变不抵抗命令的回忆,提供了研究不抵抗主义的新证据、新视角,也引发了不抵抗主义谁之过的认识分歧。揆诸史实......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军奉行"不抵抗主义",致使日军在一夜之间占领沈阳,四个多月就占据了全东北。不抵抗政策造成东北......
对于蒋介石的对日不抵抗政策或不抵抗主义,多年来史学界已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可喜的学术成果。但是,由于历史、政治、资料、......
【正】 从一九三一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到翌年一月初锦州陷敌为止,在短短三个半月时间内,东北三省便基本沦于日军之......
张学良与蒋介石在"不抵抗主义"问题上有共同之处,也有着明显区别。"九一八"事变时,张学良忠实地执行了蒋介石"不抵抗主义"的既定方......
<正> 纵观胡适一生的政治生活,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胡适是一个“坚定不移”的改良主义者这一结论。胡适之所以成为改良主义的“典......
<正> 从一二八事变到八一三事变,蒋介石对日态度发生了质的变化,由妥协退让转变为抗日。同样是淞沪抗战,为什么蒋介石采取了截然不......
<正> 张学良与“九·一八’事变及张学良与西安事变是评价张学良功过的两大热点问题。张学良因发动西安事变而获得“千古功臣”的......
<正>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主义,国民党革命派代表人物何香凝十分气愤。1935年她给蒋介石寄去一个邮包,里面装有......
长期以来大陆通行一种说法 :九一八事变时 ,东北军对日本关东军的进攻未予抵抗 ,是张学良“忍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命令 ,使......
本文认为,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中负有多方面的历史责任。调兵入关,造成东北防务空虚;奉行不抵抗主义,致使东北四省沦陷;撤退无序,带来物资......
鲁迅与托尔斯泰二人在道德、美学方面的观念存在很大差异,鲁迅赞同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精神,但反对托氏倡导的不抵抗主义。托尔斯泰的......
将1928年5月济南事件期间蒋介石在其日记中关于"决取不抵抗主义"的记载,参证于当时的相关资料来考察其所谓"不抵抗主义"产生的背景......
<正> 保定二师学潮是《红旗谱》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一事件发生在1932年7月6日。如今已有70年的历史。事发的主要原因是:1931年9月1......
<正> 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代宗师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一个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和......
<正> 1 由对日妥协退让对内军事剿共转为准备抗日和政治溶共 1929年,日本军国主义者成立了发动“满洲事变”的阴谋集团,1931年日本......
总体来看,从九一八事变前后到七七事变爆发前的日本局部侵华期间,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的基本上是一种妥协退让政策。但深入分析,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