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播学相关论文
对中国传播学的学科发展来说,国际化的路径不可或缺,为此,就必须借力国际传播。近20年来,在国家态势、机构决策、个人作为的合力下,中国......
本文通过对西方传播学界“马克思归来”热潮的重审,得以发现西方传播学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贡献与认识局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传播......
作为当代中国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陈力丹,曾在其著作中敏锐地指出:“艺术信息形态的舆论,心理成分浓重,较为复杂,涉及更多的是公众内心深......
孟建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社会工作也做得有声有色,这便是他一直倡导的“理论要与实践完美融合” 敲下这个标题,不是因为它是......
新媒介的发展使我们更为深入地反思既有传播学的知识框架到底是什么,它的边界何在.本文运用关键词统计的方法,对国内13部经典传播......
2011年的中国传播学研究,在传播学理论、传播学史、传媒经济与传媒产业、新媒体、微博客、城市与传播、健康传播等领域取得了不少......
传播学是一个青春学科,20世纪40年代才在美国形成,而中国第一次对传播学进行公开研究始于1978年7月,其标志是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出版......
本文对传播学在中国研究与教学的历史进行细致的梳理和回顾,总结三代传播学学者的群体特征、理论贡献与利弊得失,并从一线研究者的......
郭庆光,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83年由国家教委派遣赴日本东京大学新闻研究所留学,1992年博士毕业后回到中国人民大学任......
2008中国传播学论坛于2008年12月13~14日在暨南大学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中华文化与传播学的开拓创新”,由中国传播学会(CAC)、中......
<正>一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回顾中国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别有意味。"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李白诗句展现了一幅诗情画意的美......
中国的问题是一个轴,城市与乡村围轴而转,组成了同一个问题的不同面向。当下中国讨论的"三农"问题,其实质是中国未来城市的发展问......
<正>胡春阳在《今传媒》2008年第1期撰文认为,自1997年教育部把传播学升格为二级学科,以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相继设立传播学博......
论中国的当代传播学研究裴人论述中国的当代传播学研究,理应包括祖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澳门。这不仅是因其具有同文、同种、同国的......
国内学界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认为传播学属于社会科学,实际上中国传播学更多地具有人文学科的特质.以人伦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导致以人......
《国际传播与文化间传播研究手册》第二版的中译本出版了。《手册》1英文版的编者在“前言”中说,该书是为学有所成的学者,同样也......
中国传播学在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后,迎来它的第三个阶段(1998-2007年)。这一阶段,随着专业化进程的快速展开,使传播学的成就令人瞩目。......
本文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维度分析了传播学界的核心概念——“中国传播学”的生长过程与主要意涵,认为这一概念的演进是伴随着传播学知......
作为一门深受西方理论影响的年轻学科,中国传播学如何构建自我学术主体性是该学科的重要问题。本文以访谈的形式,从学者的身份认同......
<正>今年是传播学进入中国40周年。40年来,传播学对于我国"三农"问题的研究处于什么样的水平?中国传播学界对于"三农"问题的研究还......
邵培仁的传播思想及学术理念发展和成就同中国内地传播学研究三十年行路历程相互契合,其传播思想与研究领域因遵循中国传播研究主......
重思中国传播学研究,乡村问题应该成为整个学科的重要出发点之一。具体来说,乡村研究是历史和社会中的“人”之研究的重要议题,民......
本文将"中国传播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研究作为论题,梳理和分析了近30年的相关文献,认为中国传播学发展研究已经成为引进传播学30年......
本文以"引进""采纳""对话"和"重构"四个关键词概括了四十年来中国传播学的发展,指出中国传播学并非学术殖民化的结果,而是和改革开......
笔者认为,《重构中国传播学——传播政治经济学者赵月枝教授专访》(以下简称《重构中国传播学》)是近年来新闻传播学界尤为重要的一篇......
实验法的使用是衡量一门学科科学性的重要指标,也是学科内部形成相互交往的重要因素.它在自然科学中使用最为广泛,社会科学次之,人......
2016年10月15-16日,第十三届中国传播学大会在南京召开。本次传播学大会以“公共传播:新理念、新挑战、新机遇”为主题,由中国传播......
<正>人类要追根问祖,学术要寻根探源。深陷西方中心主义和话语霸权主义漩涡的中国传播学研究,要想不迷失自我、丢失主体,就必须通......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传统的媒介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随之带来的是人们对媒介功能、媒介素养及社会认知等各方面的多维改变。在......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临近2007年岁尾,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和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携手,在深圳开了一个"三十而立:中国传播学之未来"的学术圆桌会议,......
<正>在中国,传播学的“西学东渐”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在许多学者看来,现在是该为这一“舶来品”进行深入反思的时候了。当然......
从历时性维度而言,"中国传播学"概念演进有三个主要阶段:197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几乎全盘接受以美国为主的经验主义传播理论;1990......
<正>2011年12月28日,刘海龙副教授参加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办的"传播革命与中国传播学:超越功能主......
“中国传播学”,即在中国生长、发展的传播学,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展于20世纪80-90年代,经历了1978-1985、1986-1991、1992......
在简单回顾中国传播研究发展历程与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本文着重探讨在经济、生态与文化的三重危机下,中国传播研究如何重建历史的、......
对于传播范式的理解正在逐步深入的过程中,但多数学者的研究仍然停留在范式的表层结构。然而,作为表层结构的理论与方法,并不是一......
<正>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学者: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能出席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传播学分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联合......
<正>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学者:大家上午好!在十月这个北京最好的季节里,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传达学习的热潮中,我们迎来......
<正>10月27日,第十二届中国传播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传播学大会以"传播与变革:新媒体现代化"为主题,由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传播......
中国传播学研究已经历了30年。前10年是对西方传播学的了解与引进,中间10年是对西方传播学的引进和吸收,近10年是在引进西方传播理......
传播学从诞生开始 ,就一直没有得到社会科学界的承认。传播学的危机并没有伴随着它的成长而消失 ,相反常常成为诘难这个学科甚至取......
本文回顾了1978—1989年间传播批判学派在中国内地的引进过程,发现传播批判学派在中国传播学引进初期的"失踪",既不是他们从未在传......
综观传播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传播学边界模糊是学界同仁的共识。通过传播学与新闻学及其他相关学科学科关系的讨论可以看出,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