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诗歌相关论文
古今中外的广采博取,融会贯通,使戴望舒的诗歌富含意蕴与张力,其后期诗歌感性色彩减弱,智性因素增强。本文以《我思想》为例,旨在......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底光......
<正> 《吹号者》是艾青的一首叙事诗,写于1939年3月末、4月初。 抗战时期的诗坛,叙事诗创作是相当活跃的。那时,几百行一首的叙事......
有人说,在整个新诗史上,海子的出现堪称一种奇迹,没有哪位诗人的抒情姿态比海子更为彻底。《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紧紧围绕“幸福”......
本文选取流行歌曲为考察对象,探讨了流行歌曲中蕴含的文学性因素:从“文学性”的内部出发,指出了流行歌曲在意境、修辞、内涵三方......
在文化类综艺节目或形式陈旧,或“叫好不叫座”的行业困局下,四川卫视进行积极探索,创办了一档诗歌文化类综艺节目《诗歌之王》。......
“兴”作为中国诗歌创作中的重要并且独特的方法,不仅仅是物象、事件之间的类比,或是单纯的修辞手法,而且是中国传统诗歌中的道德思维......
从"骚乱"说起看过电影《香奈儿秘密情史》(Coco Chanel&Igor Stravinsky)的读者或许会对影片开头长达二十余分钟的一段骚乱情节记忆犹新......
中国虽是一个诗的国度,但中国传统诗歌长诗较少,短诗较多,缺乏西方诗歌那种博大、恢宏的文化传统。五四以后,受欧风美雨的影响,中......
新诗对于中国传统诗歌来说,是一种新变。这种新变,主要表现在诗学思路上。中国传统诗歌有一种“向后看”、以能模仿古人为能事的倾向......
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嬗变轨迹与特征王泽龙上篇: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嬗变轨迹从“五四”时期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孕育,到20年代象征派的诞......
在中国传统诗歌中,"故乡家园"不断为人传唱,因而成为重要的书写对象。从元人文集的载录来看,以马祖常、金元素和答禄与权为代表的......
<正> 艺术风格的概念对于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作家独创性的标志,同时也是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审美符号形态特征的表现,而......
梧桐大约可以算是中国特有的“诗树”吧,古往今来,有无数的诗作将这株树与感慨人生凄清悲凉的传统诗意联系在一起。仅在宋词中,就......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一关于“历史”的某种虚构性并非现代人才意识到,在我们的先人那里其实早就有所警惕了。司马迁做《史记》,便不是以时间为线,致力......
中国新诗最基本的节奏单元是"声音的时间段落",这种"声音的时间段落"有两种具体形式即音顿和意顿,在此基础上按照不断进展原则就可......
色彩是艾青诗歌形象构成的主要因素之一。追求强烈的视觉艺术效果,充分发挥色彩的情感、心理功能,赋予意象、主题以相应的色调,把色彩......
<正> 废名的诗与禅有难解的因缘,不从禅理、禅趣、禅思来解读他的诗,是难以深入其堂奥的。废名小说创作的质与量远在他的诗歌创作......
古典理想的现代重构──论徐志摩与中国传统诗歌文化李怡中国现代新诗批评的权威人士朱自清曾认为:“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
当代中国诗坛时刻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源初的现代性何在?如果将视线拉长,这个问题常常会演变为:现代诗歌能否在中国传统中找到源头活......
<正> 郭沫若在谈到自己早期的诗歌创作的时候说:“我的短短的做诗的经过,本有三四段的变化。第一段是泰戈尔式,第一段时期在‘五四......
在积累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卞之琳较多地接受了以艾略特和瓦莱里为代表的后期象征主义的影响。使其诗歌兼具象征主......
<正> 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有过无数走不完的“怪圈”。艺术上的自我否定并非就是自我价值的超越。审视一些人早期的艺术建树也就具......
<正>1917年开始的"文学革命"其实是由一个人发动的,在这场运动开始前的几个月,心怀雄心壮志的他在纽约写下了一首步行整齐的诗。19......
胡适、郭沫若等大力提倡新诗与歌的分离,强调新诗的自由和诗的内在律而忽视诗的外在律,这种理论导致新诗的散文化,对后来的新诗发......
<正>阿翔:真有趣,这个"颠覆"栏目我做了几年,见识了不少女诗人诗歌作品和访谈言论,给栏目带来各种各样的风景。而现在,作为90后你......
中国的诗歌在古代有和音乐结合的悠久传统,这个传统前后相继,从未中断,直到今天仍还是有影响的。从中国诗歌的发展过程看,歌诗是事......
<正> “五四”时期胡适作为新诗发韧者风云一时,其新诗主张“大体上似乎为《新青年》诗人所共信”,1919年创作的《谈新诗》一文在......
<正>美的艺术创造往往凝聚了创造者本身独特的美学沉思。 空灵的白螺壳,你孔眼里不留纤尘,漏到了我的手里,却有一千种感情。 卞......
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现代诗歌与中国古代诗歌意象艺术的承传关系。一是凝合于自然的意象审美心理。现代诗人心灵与自然意象的......
本文在对中国传统诗歌格律美学价值的探讨中,突破了以往多从形式和内容的一般关系上来进行论述的做法,着重从音乐和语言、语音和语......
<正>自20世纪"语言学转向"以来,西方学界对"文学虚构"进行了持续深入的理论探索。这一与审美现代性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概念逐步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