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现代化相关论文
近代以来,中国所开启的现代化历程实际上是一部中华文化的伟大发展史。中国文化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于基本国情,吸收、借......
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从挫折开始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点,其精神在长征精神中最具代表性,遵义会议精神根植于对中国文化的自觉,是中国......
以中国人的内在心灵和价值系统的整体转换过程为基线来系统观照和梳理中国近世思想文化史的专著,就我所知,《东方文化——两难中的抉......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物质延伸产物,推动着关乎整个民族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动向.随着时代的加速发展,文化愈来愈被......
当前鉴于我国正面临社会转型和全球化的大环境,想要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把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
1927-1949年,毛泽东提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取向,也代表了中国......
20世纪前期和中期,对中国文化现代化进行积极探索的集大成者,应当首推毛泽东.他在大力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和经济现代化的同时,系统......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文化范式面临重构的诉求,并引发关于中国文化走向的激烈辩争,但依然没有走出物质和精神、中学和西学的"两难"选择......
考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需要将其放到中国近现代文化转型中去理解。晚清部分儒者以“仁”为核心的文......
近几年来,评论写作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评论写作已经成为许多高校考察考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实际的......
《自由者梦寻———“现代评论派”综论》 (以下称《综论》)是倪邦文的博士论文 ,由上海文艺出版社 1 997年 9月出版。通读《综论......
推进文化现代化是实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而实现社会和谐又始终是......
<正>近年来,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已经在中小学蔚然成风。背书诵诗、讲经属对、参观游访等早属常见;演礼作乐,穿着汉服,祭孔拜圣等也时......
时下学人对'书法教育'的关注与研究,大多立足于现代美术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脉络,书法教育史研究的学术逻辑也基本上沿着这......
一 简说“文化”与“文明” 首先我想略为厘清一下“文化”和“文明”这些词汇的含义。对这些含义,古今中外已有了好些不同的说法......
<正>对台湾作家柏杨的研究,以60年代日本学者渡边英雄的《柏杨学》为开端,直至今日长盛不衰。以柏杨传记为例来说,就有雷锐1996年......
20 0 1年郭沫若研究相对沉寂 ,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从作品研究、文艺思想和生平研究、与中外文化关系的研究以及关于学科......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融合,改造了中国旧有的文化元素使之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中国文化注入现代文化的基因;更在中国文化历久......
妇女的解放是衡量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之一。距今80年前开展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女性的解放便是其中最引人关注的重要课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文化现代化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
马克思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与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三大主题刘怀玉与“语言学转向”紧密相联,20世纪西方哲学研究还发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
"85新潮美术"既是一场视觉革命,又是一场庞杂的思想史运动,它也同时承载着这一过程中所有的矛盾、悖论和冲突。它既表现出对中国历......
本文认为,要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内在联系,制约关系和总体布局上来确定文化建设的思路和战略;文化建设要立足于现有利益......
中国的文化现代化始于五四运动时期,是由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启的。他们对中国的文化现代化有深远影响:他们指明了中国文化现代化......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文化范式面临重构的诉求,并引发了关于中国文化走向的激烈争辩,陷入了物质与精神、中学与西学的"两难"选择。马......
中国现代化与中国古代文化及西方现代文化的关系成有信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实践证明,现代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历史过程。......
论茅盾对20世纪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探寻李标晶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这一命题基......
【正】 “现代化”的三大世界性课题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尤其是海外中国学者在对西方现代化进行反思和中国现代化进行探索的......
2008年著名杂文家柏杨病逝于台湾,享年89岁。他自1949年离开大陆,50多年来游走他乡,现骨灰已经运回河南安葬,魂归故里。同年,25卷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