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病症相关论文
募穴为脏腑精气聚汇于胸腹部位的腧穴,又称为“腹募穴”,其中五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加之心包共计十二募穴,分别为肺之中府,心之巨阙,肝之期......
吴茱萸汤出自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收录于《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全方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4味药组成,具有温中补......
目的:探析昆仑穴主治优势病症与腧穴配伍规律.方法:1949年10月前以《中华医典》和“全国报刊索引”为检索源,1949年10月后以中国知......
小建中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历代医家对该方的论述较多,大多数观点认为此方乃温里剂,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的功效.......
目的:运用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技术,探析涌泉穴(1949年10月以前)主治优势病症和配伍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第五版)、《中国近代......
直针刺为《内经》中十二节刺的一种,其方法和主治在《灵枢·官针》中有阐述"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也”,先挟捏起穴位处......
对中记载的头部腧穴的主治病症进行深度挖掘,考察病症间的内在联系,并试着分析主治病症与头部腧穴分布之间的关系,从而探求头部腧......
目的: 本研究是对孔最穴从中医古代以及现代文献中记载的穴名、定位、临床应用规律等进行全面性的归纳与分析,为今後孔最的临床......
目的:本论文从理论源流及临床应用两部分对井穴的文献进行整理。井穴的理论源流主要总结历代医家有关井穴的论述,探讨井穴临床应用的......
目的:对灵龟八法国内中医现代文献进行整理作,以期为科研和临床工作者运用灵龟八法治疗疾病提供文献依据。
方法:对中国生物医......
目的:整理古代和现代文献中有关九针形状、操作及主治病症(功用)的记载。归纳总结九针的形状特点,常用主治病症所属的疾病系统,对......
目的:现代学者多从子午流注纳甲法的推算、临床效果、理论探讨、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未见有对纳甲法的文献做过系统的整理......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学各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所以方剂学在中医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但......
目的:探析关冲主治优势病症和配伍规律。方法:以1949年10月为时间分割点进行文献检索。1949年10月前的文献以《中华医典》(第五版)......
在系统整理支沟穴(SJ6)古今文献的基础上,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得出结论:主治病症方面,以内科的脾胃系、肝胆系、气血津液病......
甘麦大枣汤源自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全方仅甘草、小麦、大枣三味药,主治'妇人藏燥,悲伤欲哭,数欠身,象如神灵所作'。......
目的:探析阳谷主治优势病症与腧穴配伍规律。方法:1949年10月前以《中华医典》(第五版)、民国期刊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为主要检索......
目的:探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商阳穴主治病症和配伍规律。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以《中华医典》(第5版)、《中国近代中医......
目的:探析然谷主治优势病症及配伍规律。方法:以1949年10月为时间分割点进行文献检索。1949年10月前的文献主要通过《中华医典》(......
神阙穴属任脉经,为五脏六腑之本,真气之所系,元气归藏之根,历代文献均认为本穴能治百病,补虚泻实,可升可降,无所不应,可用于先天不......
通过系统整理阳溪穴古今文献,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分析阳溪穴主治优势病症和配伍规律。1949年10月前,阳溪穴主治优势病症以脑系......
《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以下均简称《分册》)由中医大辞典编委会组织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出版。该书共约91万字,选收古......
<正> 腕踝针是在腕部或踝部相应点用毫针进行皮下针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简易方法。一、分区与主治病症以前后正中线为标线,将身体两......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目的:本文对唐代及唐代以前的针灸文献,通过统计主治病症对应合穴的频次,对比合穴与下合穴、合穴与原穴主治的异同,以探求合穴总体......
<正>如意珍宝丸是由30余味藏药材组成的传统藏医经典验方,源自公元17世纪的第司桑结嘉措著的《藏医医诀补遗》,具有清热,醒脑开窍,......
枳实与青皮同为芸香科植物,炮制后的饮片大小、形状相似,色泽相同,横切面特征相近,故使用中容易混淆。枳实味苦辛、酸,归脾、胃经,用于治......
<正>腹结穴(SP14),属足太阴脾经穴位。别名:腹屈、肠窟、肠屈、临窟、长窟、肠窝、肠结、阳窟。本穴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自《......
归脾汤为临床常用补益剂,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主治气血两虚证之眩晕、心悸、失眠、虚劳、盗汗,以及脾不统血证之便血、皮......
<正>迎香穴(LI20)又名冲阳穴。位于鼻旁,是手阳明大肠经的止点穴,手阳明和足阳明的交会穴。正如《普济方》所云:"迎香,一名冲阳。......
鸡矢醴方疗效质疑天津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李今垣天津市民族医院高路天津市色织十三厂保健站李志鸡矢醴一方,首见于《内经》·主治......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古代文献中阳陵泉有关资料的全面整理与分析,为阳陵泉穴主治病症以及阳陵泉穴的刺灸法、刺灸禁忌等临床应用提供......
<正> 关于穴位的功效,许多针灸著作中都有描述,虽然有的称为穴位的功能,有的称为穴位的效能,有的称为穴位的作用,但绝大多数是以中......
<正> 中国传统医药学是一个大宝库,而中药方剂学是这个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相传下来的方剂见之于文字者甚为浩瀚。当今我国对......
射甘散治疗阳痿河北省大城县一中医务室(302950)郑建民药物组成:射干3克,甘松3克。主治病症:阳痿。使用方法:上药共为细末,于行房前1小时用白酒一次......
研究目的:本文希望对古代中医相关书籍文献中记载的有关各个募穴的单穴或配穴的主治病症条文进行全面统计、整理,并加以数据分析。......
<正>膻中(RN17)是奇经八脉中任脉的经穴,位于人体胸部。别名"亶中"、"胸堂"、"元见"、"元儿"、"上气海"等。膻中为心包络经气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