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运动相关论文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爱国知识分子发起的乡村建设运动是中国近代百年乡村建设史中的重要一章。根据供全国乡村建设者交流工作经验的......
乡村教育是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重要领域。民国乡村建设派面对急剧变革的时代潮流,力图整合官方与民间教育资源,承袭本土办学传统又......
《农民》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专门为农民刊行的报纸,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时期的1925年3月1日创办,初期为旬刊,第7卷起改为周刊,1932年7......
近代以来,北碚因卢作孚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而闻名。正是通过以“乡村现代化”为主旨的乡村建设运动,北碚从巴县的小场镇转变为一个......
牛顿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如果说我所见的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就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的原故。”科学要发展,研究工作要有所突破,科......
我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以农业为第一经济支柱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农村和农民构成了国家最中坚的力量。进入......
随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中国的广大农民日益破产,农村经济更加凋敝。一部分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和仁人志士,开始把目光投向......
草根发家的卢作孚以中国商人独有的智慧从容游走于各派政治势力之中,1936年他政商合体,展示了其作为社会企业家的一面
With his u......
本文基于乡村传播学视角,借助社会动员理论中的传媒动员,利用史料分析和文献整理的方法,对卢作孚是如何使民众从抗拒到自觉参与乡......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全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影响下,青岛的乡村地区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建设运动。青岛地区的乡村建设运动形成了......
大学毕业,一起度过了四年求学生涯的同窗们都背起行囊开始更长远的人生旅途.和每位同学告别时,我都一直在重复:“以后可以来珠海找......
理念:“化农民”须先“农民化” rn在理念上,乡村建设运动是以人为本、以农民为主体的,走的是与农民结合的路子.工作员与农民是平......
何慧丽.现任开封市市长助理、兰考县委常委。2003年8月,她以中国农业大学教师身份在兰考挂职做副县长.在几年时间里,把乡村建设运动开......
1925年,李宗仁、白崇禧和黄绍竑为领袖的新桂系统一广西,从此开始长达24年的新桂系统治时代。在此期间,柳州在时任广西建设厅厅长......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兴起了一场救活农村的乡村建设运动.以梁漱溟为主的乡村建设运动者认为中国的希望在于农村,中国的出路在......
乡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乡村的发展也象征着社会历史的不断进步.民国时期,在中国......
发端于民国的乡村建设运动是立足于挽救乡村衰败的一种现代化探求,更是对苦难中的国家如何摆脱民族危机的一种路向选择。在外国侵......
与洋务派、维新派、清末新政派以及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同,梁漱溟现代化模式的特色是:以社会现代化为取向,以农村为阵地,以文化为核心......
《乡村建设理论》,一名《中国民族之前途》,初版于1937年3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的山东邹平。知道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我国兴起的一......
新乡村建设运动在全国蓬勃展开,这场运动的一支重要的参与力量--大学生志愿者走近前台.他们活跃在广大乡村,支农调研、扶贫支教、......
本文通过对近二十年来学界对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研究状况进行系统的梳理,具体区分了不同的研究阶段所具有的研究特点及主要研......
王鸿一依据古代“乡治”提出了“村本政治”思想 ,以农村为基本单位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再由“村治”逐级达到“国治”。他......
通过对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中乡村政治、经济现代化的探索,反映了20世纪20~30年代我国农村社会改革可能采取的路径和方向,可为当今......
20世纪20-30年代,以梁漱溟为主的乡村建设派在山东邹平进行乡村建设实验运动的过程中,以恢复中国传统道德为主要内容,以道德建设为......
三十年代正当内地轰轰烈烈开展乡村建设运动时,地处偏远的绥远省在傅作义先生的主持下也成立了乡村建设委员会(简称“乡建会”)。......
背景资料:张竞生(1889—1970),原名张江流、张公室,广东饶平人,1911年在天津加入同盟会,曾任南方议和团秘书。作为民国首批官派稽......
华洋义赈会是民国时期由中外人士联合组成的以在中国开展慈善事业、从事赈灾、倡导并推动农村各项合作事业及社会公共事业为主要工......
一、回顾与背景“五四”运动以后,大批知识分子怀抱“救中国必先救农村”的理想信念。投身农村调查研究,如陈翰签、王寅生、钱俊瑞、......
21世纪初,国内移民的最新趋势和最深刻变化在于由个体化移民到家庭化移民的转变,家庭化移民带来了生活需求的多样化、生活面向的转换......
宣朝庆教授的著作——《泰州学派的精神世界与乡村建设》(中华书局2010年版),通过分析泰州学派的乡村建设运动,探讨了传统农业社会背景......
当历史迈进21世纪时,社会主义中国的新农村建没正在全面展开,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循着历史的足迹,回眸发生于上个世纪二三......
20世纪上半叶的乡村平民教育运动,知识分子、政府和农民群体这三股力量贯穿于整个运动始终,知识分子在农民教育过程中着力于开启民......
众所周知,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是一场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声势浩大的社会改造运动。当时,参加这场运动的相关社会团体有600......
20世纪30年代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未能找到当时中国问题之根本解决方法,但这些探索的闪光点,如强调重视乡村地位、中华文化复兴、知......
梁漱溟在开展乡村建设运动中所提出的政教合一的思想,虽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但是他重视职业教育、生产教育......
摘要:从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整体和历史事件两个角度探讨了在乡村建设运动中职业教育研究的不同视点,旨在抛砖引玉,丰富职业教育史研......
对韦丛芜在抗战时期弃文从政,长期以来争议较大,也颇有微词。鲁迅先生哀叹其"神驰宦海",更有研究者认为是其人生败笔。然韦丛芜是怀......
70年前,梁漱溟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是中国现当代历史上著名的改良运动,但乡村建设运动的背景、性质、理论来源和实践内容决定了其必然......
一、从“基督救世”的理念到“乡村牧区”的实践宗教自身的品性决定了其灾荒治理的措施,这是笔者阅读刘家峰《中国基督教乡村建设运......
湖南省衡山县民国时期进行过“乡村建设”实验 ,自乡村建设运动之后 ,国家行政权力下沉到乡镇 ,乡镇实现了行政官僚化 ;国家通过各......
发生在七八十年前的乡村建设运动,从其设想和实施的具体内容而言,实质是一种对传统农村的现代化改造模式的探索,其思想、精神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