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文学研究相关论文
摘要:王德威以渗透新闻意识的学术研究来另立新声、震撼人心,以跨越时空的视野与命题来整合零散的区域华文文学创作,召唤世界性的华文......
在华文文学研究中,不仅要真诚呼唤新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范式,而且也需要及时反思现存的研究范式的弊端/限制,扬长避短,从而发现......
一、本刊常设“台港文学研究”、“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美华文学研究”、“加华文学研究”、“新移民文学研究”、“华裔文学......
自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数十年间,华文文学研究一直面临角色困扰,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边界不断遭遇质疑,历经数年的反思探讨之后,研究......
由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台湾)与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联合主办的“文学话语转型与和谐文化建设”暨第四届海峡两岸华文文......
【正】他曾经神往一张名片上的两个头衔:诗人、评论家.名片印好了,却一直没敢分送,因为他自感都不太够格.一盒名片悄然成为人生的......
六月上旬,江苏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在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举行了"开创新世纪华文文学研究新局面"研讨会暨学会2001年年会,来......
2007年10月26-29日,为庆祝以厦门地区为主进行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20周年,第七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在厦门召开。这次大会是由厦门......
每当回顾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历史时,我们就会很自然地怀着崇敬和感激的心情想到曾敏之先生。因为曾敏之先生是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第......
魏武帝曹操《龟虽寿》诗中的几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不仅发出了“建安文学”的最强音,抒发了老当益壮、......
华文文学研究应有开放、宽容的意识,不要废黜百家,独尊一术.方法论体系的建立,绝不在于提出了个什么口号,贴上个标签,还是要实事求......
华文文学作为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窗口,新时期以来备受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华文文学中所蕴含的丰富中华文化内涵还有待......
在日本,"华文文学",无论对一般读者来说,还是就大多数从事中国研究的专业人员而言,都十分陌生.......
在世界华文文学研究领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学术趋向:一种是倾向于开疆拓土,不断拓展华文文学的版图,力求描述出世界各地华文文学五彩斑......
正当海外华文文学创作、华文文学研究蓬勃发展的时候,召开"菲律宾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海外华文文......
由华文文学研究专家门舒荣所写的著名作家施叔青的传记——《以笔为剑书青史》,近日由台湾远景出版社隆重推出。台湾著名学者陈芳明......
第九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于10月21日至22日在厦门文联宾馆召开。10月23日至25日移师绍兴继续研讨并闭幕。厦门市东南亚华文文学......
内地的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从1979年算起,迄今已有30年.回顾30年问华文文学研究所走过的道路,充分肯定其重大成就,指出其缺......
中国作协会员、江苏作协名誉理事、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陈辽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12月2日凌晨2:00在南京不幸逝世......
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兴起以来,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本文以历届学术年会及其论文集为主要依据,......
20世纪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新的世纪,我们应该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史料建设、文学史的建构和学科建设等方面进......
在当代中国华文文学研究界,古远清先生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的《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台湾当代文学理论批评......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这一学科的设立,追根溯源,是为了探寻那些远离民族聚集地,散居在世界其他地方的中国人内心的体验,以及这些体验展......
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教授朱崇科博士的论著《华语比较文学:问题意识及批评实践》已于2012年4月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总计413页,34万字。......
钦鸿,中国南通市社科联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和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并曾以东南亚华文文学为研究专题而出版过两本专集:《海天集......
2007年4月21—25日,“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高峰论坛”在河南焦作举行。本届论坛由河南理工大学、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共同主办,来自......
张卫东:当一个学科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有人来对一些基本预设进行推敲.不过,这项工作常常吃力不讨好,容易引起误解和反感.......
第八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于2010年9月11日在福建厦门市隆重开幕,9月13日圆满闭幕。这一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是由厦门市东南......
在华文文学研究中,不仅要真诚呼唤新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范式,而且也需要及时反思现存的研究范式的弊端/限制,扬长避短,从而发现并......
一、华文文学研究领域后殖民批评视野的缺失最近读到马来西亚华人学者张光达发表于华社主办的<人文杂志>上的一篇文章,颇有些感触.......
近20年来国内学界对于“经典化”存在着以作品的审美艺术性或以作品的社会文化内涵为标准两种不同取向。前者强调布鲁姆式“审美自......
2015年12月18日至20日,“华文文学的经典化”学术研讨会、江苏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2015年会在江苏省泰州市举行。本次研讨......
华文文学研究的发生学知识背景华文文学研究委实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经过20余年的发展虽然已具雏型,但它的不成熟仍常遭遇人们的批评......
<正>2018年11月26日至28日,由汕头大学文学院和学报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华文文学研究2018高端论坛在汕头市帝豪酒店举行。这也是汕头......
期刊
近年来,学术界在针对华文文学研究现状中存在的基本问题的基础上,逐渐与当代前沿理论接轨,对海外华文文学的诗学内涵、问题意识和......
<正>近日读到饶芃子、杨匡汉主编的《海外华文文学教程》[1](以下简称《教程》),甚感欣然。这是一本具有学术含量的教材,与同类学......
随着大陆与港澳台及海外文化、学术交流的频繁与深入,华文文学研究版图渐趋扩大与明晰,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的华文文学作品进入学......
<正>华文文学研究,要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来建设还必须进一步弄清楚三个基本问题,一是它研究什么,二是它由谁来研究,三是它为谁而研......
华文文学研究既充满了活力稳步推进同时又不乏阻力和弱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正视并反省学科内部的一些问题。结合自己的研究经......
【正】 第三届台湾及海外华文文学讨论会于1986年岁末在中国的新兴城市深圳举行。此次大会是继1982年的广州会议,1984年的厦门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