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差定位法相关论文
本研究主要基于构造应力场和孕震环境的两个关键问题—应力及断层。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P波初动极性资料,采用综合震......
作为中国东部的一条巨型走滑型断裂带,郯庐断裂带具有漫长的发育历史,对我国东部矿产资源分布、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发生具有重要的控......
在岩土工程施工和运维过程中,由于岩石变形破坏而引起的灾害时常发生,严重威胁着工程的安全生产。从实验角度开展研究工作,探索岩......
采用双差定位法对收集来的1985年以来安阳及邻区河南、山东、山西、河北15123条地震p波、s波震相到时记录进行精定位计算,得到精定......
利用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在拉萨站点的地震数据,对西藏拉萨地区地震事件进行较详细的分析研究。根据三相地震定位法研究1999年拉......
从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发震时刻起到2008年12月31日,四川省及其周边省区布设的区域台网、水库台网以及流动台共记录到10000......
基于历史地震资料,用双差定位法对湖南常德及周边地区地震事件进行重定位,同时使用P波初动综合震源机制解法计算了应力场。重定位......
本文利用双差定位法对发生在吉林区域317次中小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得到265次地震定位结果,显示震中分布总体格局变化不大,但局部地区地......
鹤岗市关门嘴子水库位于小兴安岭东麓低山丘陵区,三江平原西部,是以城镇供水、农业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2)......
运用双差定位法,对云南区域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记录的1999~2003年云南地区ML≥1.0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得到3 000多个地震的精确定位结......
目前,测定地震震源机制解较多地通过P波初动、体波波形、面波波形和大地测量数据,然而针对中国测震台网建设之前发生的历史地震,利用......
2008年汶川8.0级破坏性地震之后,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于2008年9月在龙门山断裂带附近,以四川省雅安市为起点,北北西向上120km范围......
摘要:利用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双差定位法对龙滩库区2006年9月30日至2013年5月26日发生的3 682次地震进行精定位,获得了精度更高的......
利用福建省数字地震台网的2008年古田4.8级地震序列的原始定位数据,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该序列的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定位结果得到......
选取芦山M7.0地震余震中初始震源深度在10~15 km范围内的地震,通过将震源深度减小5 km、增加5 km和直接固定震源深度的方法,获得不......
利用双差定位法对发生在广西平果ML 3.0级地震震中附近的震群进行重新定位,得到78次地震定位结果。结果显示:地震震中集中分布于排泥......
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3年4月20日08时02分芦山 M 7.0地震后近10天的余震进行重新定位,获得精度较高的重定位结果;在此基础上,对余震空......
1861年7月19日发生在辽宁省普兰店东的6级地震在不同目录及研究中给出的震中位置有很大差异。总结以往对此次地震震中位置的研究,......
使用福建东南沿海地壳速度结构模型,利用双差定位方法(hypodd),对2010年8月—2013年12月福建仙游地区震群序列进行重新定位,讨论仙游......
设定两个不同研究区域,分别就汶川8.0级地震前地震活动特征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至少在2008年5月11日之前的38年时间中,龙门山......
利用双差定位法对2009—2015年大柴旦M 0.5以上地震重新进行精确定位,并绘制区域地震震源深度频数直方图。根据地震精定位结果,选......
基于海南地震台网数字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对2015年11月22日广东徐闻M_L 4.2地震反演震源机制解,计算得出节面Ⅰ参数:走向110°,......
2015年5月19日9时58分,云南双柏、峨山一带出现密集的小震活动,并于6月14日发生ML4.1地震,形成显著的震群事件。本文利用双差定位......
用双差定位方法对1668年郯城8(1/2)级地震震中附近1974年以来400余个中、小地震重新进行定位。结果显示现代中、小地震震中分布仍集......
应用双差定位方法(hypodd)对北美Loma Prieta地区的分属于3个地震丛集的47个地震进行了精确定位.采用交叉谱法精确求取信号的走时差;同......
2000年1月15日云南省姚安地区发生了MS6.5地震,2001年10月27日云南永胜地区发生了MS6.0地震,两者均位于滇中块体,震中相距较近,构......
本文使用2009年7月9日-12月23日2009年姚安MS6.0地震序列中ML≥1.0地震的震相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法对该序列进行重定位,共得到643次......
日本所在的西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中深源地震发生最为频繁的地区.早期研究已表明,日本东北地区下方的中深源地震呈双层分布.为进一......
对山东及其邻区1975~2010年发生的地震经震相到时数据校正后,用双差定位(Hypodd)和Hypoinverse 2000定位法对其进行重新定位,分析结果......
利用基于GPU加速的匹配定位法和双差定位法,对江苏盐城及邻区18个台站记录的2009~2018年共10年的连续地震资料进行分析。首先从台网......
重庆及邻区位于四川盆地的稳定板块内,历史上强震少发,但微小地震活跃,本文从双差定位和应用综合震源机制解法求解应力场两个方面......
利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豫北及邻区1985—2008年的787次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得到了497次地震定位结果。结果显示:重新定位后震中呈条带......
通过双差定位法,对江苏及邻域1990-2012年地震事件进行重新定位,其中包括部分人工爆破和塌陷事件。结果显示,重新定位后的爆破和塌陷......
分析了双差定位程序hypoDD实现的流程,对程序参数进行了研究和剖析,并且以2007年6月云南普洱地震为例,指出了在使用双差定位算法过......
应用双差定位方法(hypodd)对北美Loma Prieta地区的分属于3个地震丛集的47个地震进行了精确定位.采用交叉谱法精确求取信号的走时......
为探讨2013年松原震群的发震构造,本研究采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2013年10月31日至2014年7月13日的观测数据,利用双差定位法对......
采用双差定位法对京西北地区(39.5°—41.5°N,113°—117°E)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6 223次有效地震进行精确定位,得到该......
通过对大同-阳高震区1989-1999年间发生的3次显著地震序列进行双差精定位,研究发现,重新定位后的震源位置呈NNE和NNW两个条带分布,......
开展红砂岩试件的单轴压缩试验,研究双差定位法在岩石声发射定位中的应用。通过CCD相机采集加载过程中的散斑图像,采用数字散斑相......
利用地震科学探测台阵在云南、贵州地区的17个流动台站的地震记录,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012年9月7日云南彝良MS5.7和MS5.6地震及其余......
基于地震双差定位法,对霍山区域测震台网所记录的2011—2015年期间,本地59次Ml≥1.0地震进行重新精定位,得到了57条地震定位结果。......
收集了浙江数字地震台网大量地震记录,通过地震波双差走时层析成像,研究浙江省及周边地区上地壳精细速度结构和局部各向异性,并探......
本论文基于地震孕育和预测的两个“关键问题”—应力与断层,围绕历史上强震多发、活动特色鲜明、正断层系的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开展......
应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首都圈及其邻区1980~2004年发生的地震进行重新定位,进行首都圈的地震构造成因分析表明:重定位的地震表现为......
地震定位是测震学的基础工作之一,对于研究活动构造具有重要意义。双差地震定位法能够得到精确的震源的时空分布,是研究地震活动和......
地震定位是测震学的基础工作之一,对于研究活动构造具有重要意义。双差地震定位法通过引入地震对走时残差的差能够得到高精度的震......
采用双差定位法对唐山及周边地区2009年1月至2015年10月发生的4 115个中小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改进了初始定位精度,得到了更加准确......
应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临汾地区1981—2010年发生的地震进行重新定位,重定位的地震表现为丛集性分布;临汾地区地震多发生在5~11km和......
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朝鲜2006年、2009年和2013年的3次核试验进行相对定位.根据19个区域地震台和8个远震台的垂直分量波形资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