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海相关论文
目的:本课题以《血证论》原文中治疗血证的方剂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血证论》治疗血证方剂的用药及组方配伍特点,以冀为临床治疗......
唐宗海、张锡纯参西而衷中,皆认为三焦实质为人身网膜,以通气行水,为人体气化贯通上下内外的通道,且各经脉气化与三焦网膜密切关联。唐......
水肿是临床常见内科病证,通常虚实夹杂,《血证论》将水肿划分为杂证水肿和失血家水肿,一般杂证水肿多以实证为主,失血家水肿多为虚证。......
唐宗海所著《血证论》是一部论治各科血证的专书,其中治疗崩漏、带下的思路颇有独到之处,以阴阳气血水火论为理论依据,以治脾为主......
【摘 要】 唐宗海所著《血证论》强调水火气血互相维系作用及变化,重视脏腑病机不同特性、症状,并提出了血证治疗四法:止血、消瘀、宁......
明清时期,西医理论随传教士进入中国,清代末期,西学的兴起更促进了西医的推广,这些都为中医理论的变革,以及医学的综合发展带来了......
<正> 多年前因工作需要了解一些有关西方医学传入的问题,为此我浏览过一些有关书籍,其中英国人合信(Benjamin Hobson)的医学著作,......
感冒清热冲剂治好了顽固性便秘 唐宗海《医经精义》:“大肠之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 大肠......
对于吐血一证,缪希雍在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有“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的施治要法,而其后......
对唐宗海《血证论》中关于“从瘀而渴”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探析.唐宗海理宗《内经》,法遵仲景,善于触类旁通,形成了自己对消渴病的独......
唐宗海《金匮要略浅注补正》的学术特色,表现为治学严谨、实事求是;补缺正误、阐发微旨;金匮脉法、全是活法;剖析古方、领会精义;......
《血证论》为清代著名医家唐宗海所著,其在此书中阐述了各种出血性疾病的机理和治疗方案,作为一本论述血证的专著,此书对后世医家......
通过对清代著名医家林珮琴《类证治裁》与唐宗海《血证论》书中鼻衄篇章的深入研读,探讨二位医家对于本病论治思想的异同。林氏以......
齿衄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唐宗海在《血证论》中列专篇讨论,分为胃中实火型、胃中虚火型及肾虚火旺型。本文通过研究唐氏治疗肾虚火......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直肠、肛门、肝、胆、胰腺等众多脏器[1],这些脏器的疾病相互关联,临床急......
<正> 唐宗海,字容川,四川彭县三邑乡人(1846~1897),晚清著名医家,平生著述很多,《血证论》是其代表作。他论治血证,条分缕析,建树颇......
系统回顾了唐宗海《血证论》中记述的中医妇科血证的文献,提出唐宗海治学之精神:求实有验;病机之要妙:虚实寒热;辨证之法门:常法异......
唐宗海《血证论》将'止血'列为治疗吐血的第一要法,认为吐血一证,病位在胃,治疗上与肝、肺相关。其卷二基于气血关系,确立......
中西医结合,一个非常熟悉,但又非常深奥、非常难解的医学课题,多年来人们进行了大量的探讨,无论是从宏观上,还是具体到某个学科领......
本论文从文献学角度,对唐容川的生平与著作、《本草问答》版本、学术思想及对后世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本论文运用文献学方法,......
唐宗海在《血证论·瘀血》中将“瘀血”视为离经之血,因与正常好血不相融合,且常壅而化热、变生他证,故临床治疗吐衄便漏等出......
运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对唐氏治疗“血下泄证”的学术观点、治疗理念、方药特色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阐发。唐容川在“血下泄证”的论......
<正> 唐宗海,字容川,四川彭县人;生于清咸丰光绪年间(1862—1918)。容川早岁学医,由于在此之前,诸医家对血证的认识不够全面,其父......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目的]研究晚清名医唐宗海《血证论》中的治痨思想,进而探讨妊娠合并肺结核一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案。[方法]以《血证论》中'痨瘵......
<正>金匮肾气丸一方首载汉·张仲景所著之《金匮要略》一书中.该方在《金匮要略》中有五篇文字记载了临床应用的不同方面,其中“痰......
中医常用补血方为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及归脾汤等。著名血证大师唐宗海却提出炙甘草汤为补血第一方,观点独特,源于其“火即化血”的......
便血是中医消化内外科常见病证之一,血证的一种。后世医家虽有关于便血病机的论述,但关于治疗和用药却极少涉及。唐宗海在《血证论......
<正> 唐宗海,字容川,四川彭县人,生于1846年,卒于1897年,是清末著名医学家.他反对洋媚外和遵今复古的错误主张,坚定不移的研究祖国......
唐宗海所著《血证论》强调水火气血互相维系作用及变化,重视脏腑病机不同特性、症状,重铸三焦结构、功能认识,提出了血证治疗四法:......
<正> 唐宗海的《血证论》,不仅以治血证见长,而且在调治脾胃方面颇有创见。唐氏认为:李杲的《脾胃论》专补脾阳,而忽视了脾阴的重......
<正> 唐宗海(1850~1908年)字容川,蜀天彭(今四川彭县)人,清咸丰·光绪年间名医。著述极丰,《六经方证中西通解》(以下简称通解)为其......
期刊
阐析清代唐宗海经脉观念中之气化内涵。在清代中晚期西医大规模传入我国的背景下,从唐宗海所著《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中明确提出的"......
唐宗海治血之四法浅析黄建西福建省厦门法拉总公司卫生所361004唐宗海(1851~1918),字容川。四川彭县人。清末医学家。是汇通中西医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
期刊
<正> 清代著名医学家唐宗海在其《血证论》中提出了滋补脾阴学说。并主张以甘淡濡润之品滋补脾阴。笔者认为唐代对脾阴学说有所发......
清代唐宗海所著《血证论》是一部具有很高价值的中医“血证”专著,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超越前人之处。本文介绍了唐氏对“吐血”诊......
唐宗海治疗血证提出了"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四法,其将止血列为第一法,提出对出血性疾病必须进行有效的止血,才能挽救生命;瘀血......
从唐氏关于冲脉之气的论述、对经络病候的补充、重视经络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和灵活运用腧穴贴熨疗法等方面,论述了晚清四川著名......
<正> 唐宗海是晚清著名医学人物,“中西汇通”学派代表之一,但有关其生平事迹的史料记载甚略,许多问题长期不得而知。笔者前几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