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像相关论文
“全球最大的观音圣像八角亭,它的16根柱子从中国引进,将成为大马和槟州的新地标,也将是游客必到的景点。” ——马来西亚房屋及地......
圣母子可以说是最广为人知的一对母子,玛利亚以处女之身孕育了耶稣,像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倾心抚养,幼年的圣子依偎在圣母怀中,庄重又不......
俄罗斯东正教古典圣像画是宗教艺术的一枝奇葩,在俄罗斯绘画史上占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同时,圣像作为对神圣事物或对象的一种形象表......
在俄罗斯,11月初是一个有趣的时间节点,先后有三个节日在此时交汇。在东正教日历中,11月4日是“喀山圣母圣像日”。而在民族国家日历......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美学观介于功利主义美学观和纯艺术论之间,既肯定艺术的绝对价值,也认为艺术有其“观念性”和“倾向性”,具有超......
本文以20世纪初上海土山湾制作的《中华圣母像》(Our Lady of China)为例,结合相关油画、桌屏、刺绣、插图、宣传画,以及由此建构......
街头3D绘画是指一些极具创意的画家在街道或平地上作图,但这些图从一定的角度看,立体感非常强,就像立体实物一样,非常惊人.这种绘......
在汉语中,偶像一词的本义是指用木料、泥土或金属等制成的供人敬奉的人像,例如庙里的佛像、神龛中的圣像等等.后来是指人们所崇拜......
达赖喇嘛又来德国了.他似乎是全世界最和蔼的人,一个被来自不同大洲、不同文化的人们所崇敬的圣像.而这些年来,也一直在报道这位西......
第三场 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rn1、庄严的快板,e小调rn我亲耳听到一件十分传奇的事情:但昭义夫妇曾经去了一趟西藏.他们很虔诚地在寺......
一.自我死亡学rn杰里米·边沁(1748-1832,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的遗愿是希望死后他的遗体公开解剖,然后被保存起来以供展览.rn......
在西方人体艺术发展的历史中,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创造了一种罕见的艺术特例--自体圣像艺术.他死后,其肉体被解剖并重新组装,至......
2010年9月27日至30日,“千人护千佛观音宝岛行”两岸大型佛教文化交流活动--“南海观音慈航宝岛”,在舟山与台湾隆重举行.1000尊南......
经过近一年重修,面貌焕然一新的浙江杭州葛岭抱朴道院于2003年元月11日举行了道院及圣像开光庆典。来自新加坡和香港、北京、陕西、......
摘要: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圣母升天大教堂(Успенский Собор)是全俄罗斯最为著名的圣地之一。几个世纪以来,这座教堂一直......
2011年底,一尊以翡翠雕刻而成的妈祖神像从福建莆田湄洲祖庙出发,在两岸信众的护送下渡过海峡,分灵台湾。遥想几个世纪前,闽南先民冒险......
《贵族之家》是屠格涅夫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体现了《圣经》的博爱思想,主要通过女主人公丽莎的形象反映出来.此外,小说还体......
基督宗教同图像艺术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通过对言、像之间的关系在基督宗教教义和历史两个方面的表述的梳理,可以认识到基督宗教从......
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因为它们太富丽堂皇了。五彩壁龛中供奉的圣像无一不是镀金的,圣......
针对康德提出的现象的可能性条件,也就是四组知性范畴,马里翁描述了四种典型的充溢现象:事件,不可预测的;偶像,无法承受的;肉,绝对的,摆脱一......
台湾唯一的孔圣石像在台南有一座创建于一六六五年(明永历十九年)的孔庙,被岛内住民视为中华民族文化薪传的象征,誉称[全台首学]。该庙立......
“温顺的人”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十分重要的女性类型,作家在她们身上展现了源自俄罗斯根基的宗教道德。陀思妥耶夫斯基......
举世瞩目的峨眉山金顶华藏寺修复暨十方普贤圣像修建工程历时三年,于2006年6月18日顺利落成,来自海内外的高僧大德。诸山长老与名人......
果戈理既是伟大的作家,也是虔诚的东正教信徒,他与圣像有着难解之缘,不仅终生保持着对圣像的崇敬和关注,还在创作中表达对圣像艺术......
朱熹作为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其学说一度成为中国元、明、清三代的显学,朱子画像也随之以多种媒介和图式得以广泛流传,并被尊奉为......
人们通常认为约翰·加尔文较少关注美学和艺术问题,然而事实上,加尔文在其著作中通过激烈批判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圣像传统,鲜明地表......
壁画与人类的进化一同发展。以制作于公元前1万5前年之前人类最为古老的图画阿尔塔米拉(Altamira)和拉斯科(Lascaus)壁画为例,所有......
俄罗斯东正教圣像画继承了拜占庭艺术的传统,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俄罗斯东正教圣像画遵循特定的图像体系,无论教堂内部......
俄罗斯式的喜悦不是人对物的享乐,不是主体对客体的审美,它突出的是领悟上帝的启示并融入其中。在什梅廖夫的小说《不竭之杯》中,......
本文从德莱叶的电影《圣女贞德的受难》谈起,讨论本片的面部特写镜头及其"微相学"特质,指出影片既继承了拜占庭圣像画的某些特点,......
拜占庭圣像理论所面临的问题是,上帝能否在质料中被表述,这一问题有其自身的展开过程,有从上帝模式到基督模式的思维方式的转变过......
公元3世纪到9世纪,西方教会和东方教会关于在基督教中使用图像的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在形象与原型的关系问题上,圣像反对者认为......
图像学本是立足于西方视觉艺术研究所形成的方法,无论是处理一般图像的图像学还是局限于宗教语境的圣像学,都强调了形象本身所具有......
偶像和圣像同样作为形象在基督教内部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地位。基督教对偶像的排斥和对圣像的尊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反差。这一看似不......
圣像在拜占庭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早期教父对宗教图像持诋毁态度;4世纪末,基督教大量吸收希腊文化,宗教图像不再被视作偶......
文革时期,领袖形象(照片、画像、像章等)大量印发,并成为具有崇拜意义的圣像。但是,圣像不仅仅是个人崇拜的表现。通过对《我们像葵花》......
圣像理论是马里翁思想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在马里翁看来,圣像问题的核心在于可见者与不可见者的关系。在圣像中,不可见者不是作......
几乎在基督教产生的同时,基督教艺术就产生了,基督形象最重要的变化集中于2世纪到16世纪的这一千余年中,拜占庭艺术强调圣像的静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