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能量平衡相关论文
对净辐射通量(Rn)、土壤热通量(G)、感热通量(H)和潜热通量(LE)等地表能量平衡分量的观测和研究,在陆面过程模式模拟和气候预测,解决气象、......
南极地区的地表能量分配与转换不仅对当地的天气和气候变化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可通过大气环流的作用影响全球。但由于南极地区恶劣......
在理想上的热存储学期(非生长) 水平荒芜的表面可能在表面精力平衡研究很重要、容易忽视。在这份报纸,在西北中国 Hexi 走廊基于在......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大面积扩张破坏了自然环境,改变下垫面属性,对城市微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形成日益......
毛乌素湖盆滩地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近年来,随着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畜牧业扩张和人口数量增长,该区面临着区域......
利用2011-2013年鄂陵湖畔高寒草地点的观测数据,分析了生长期高寒草甸地表能量通量平衡特征,并对可能影响地表能量平衡的关键物理......
地表能量不平衡是近30年来来微气象学界面临的难题.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涡动相关法的基础——雷诺平均对地表能量不平衡有......
利用2012年11月11日至2013年1月20日上海秋冬季涡动相关通量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地表能量平衡和CO2通量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日变化特征......
用南京大学区域边界层模式NJU-RBLM,通过对一组理想试验的模拟,研究了TEB方案(town energybalance)和SVAT方案(soil-vegetation-atmos......
利用张掖试验基地2006年6月24日至7月17日的加密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夏季典型晴天张掖绿洲荒漠过渡带地表辐射收支和地表能量平衡......
南极冰盖地表能量平衡研究,是耦合冰冻圈、大气圈和水圈过程的基础之一,对了解冰盖表面物质平衡过程、提升极地天气气候预报水平有......
在非均匀混合场景下模拟区域能量,三维小气候模型比一维模型考虑因素更为全面,但三维模型较复杂,研究甚少。为探究三维模型在混合......
基于地表能量平衡理论,利用NOAA/AVHRR数据,采用SEBS模型,计算了研究区15年地表蒸散量,从年、季度和月等三个时间尺度对其进行时空......
地表反射率是控制地表能量平衡的一个重要参数。城市建筑物的分布具有较大的不均一性,这不仅给地基观测城市地表反射率带来了很大......
首先给出了土壤热异常与短期气候变化的一个典型个例,进而基于一个off-line的陆面过程模式,通过改变进入土壤底层的热强迫,讨论了......
利用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的陆面过程观测资料,通过Finnigan等提出的获取湍流低频贡献的......
基于地表能量平衡的基本理论,结合吉林西部实际资料,建立了吉林西部蒸散量估算的遥感模型。采用实测资料利用上述模型计算得到吉林......
使用2008年1—2月武汉、南昌、长沙、永州四站逐日气象资料,采用一个水热通量参数计算模型反演我国南方2008年初冰雪灾害发生前后......
利用在甘肃酒泉金塔地区进行的“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观测与数值研究”野外试验中的鼎新戈壁下垫面近地层2年的微气象观测......
在太行山山前平原典型农区,对区域地表能量平衡及日蒸散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且通过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试验站田间实测资料对模......
利用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GLDAS)的软件平台—陆面信息系统(LIS)模拟了中国区域2003年能量平衡方程的各个分量,在此基础上进行了......
利用“内蒙古微气象观测蒸发试验”的数据,估算了我国西北干旱区典型均匀裸土下垫面条件下的空气热储存和垂直平流输送,并分析了空气......
利用额济纳绿洲2004年5~10月微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地表能量平衡及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在绿洲内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
利用一个包含城市冠层效应的区域模式(WRF/NCAR),对长三角特大城市群的夏季气候效应进行了5 a(2003—2007年)高分辨数值模拟,通过长三......
为了对北京市地表水转换过程中的分量-蒸散发进行定量研究,基于Landsat7 ETM+遥感影像信息并结合气象数据,通过ERDAS构建了SEBAL模......
本文在引进先进的城市地表能量平衡方案(Town Energy Balance,简称TEB)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单层城市冠层模式,并对南京市典型居民区1k......
采用2008年7~9月份观测的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实验观测协同与集成研究资料,将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根据气候类型和地理位置划分为......
采用2008年7—9月观测的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实验观测协同与集成研究资料,选取了9个下垫面(包括裸地、草地、森林和农田),分析了中国北......
利用一个耦合了城市冠层模式(UCM)的区域数值模拟系统(WRF/NCAR),引入由LandsatTM提取的京津冀区域30m分辨率下垫面GIS数据集代替美国USG......
绿洲系统特有的地理地貌形成了绿洲特殊的小气候特征.利用额济纳绿洲2003年9月8~10日小气候观测资料, 分析了绿洲柽柳林的小气候特......
遥感技术近年来在估算区域尺度蒸散发中应用广泛。不同方法在驱动数据、模型机理和适用范围往往存在很大差别。鉴于此,阐述了基于......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环境观测试验站2006年8月13—31日近地层微气象资料以及常规地面观测资料,选取晴天与沙尘日个例,采用波文比......
本文建立了一个精细城市边界层模式,它是针对小型城市模拟应用特点,并在原有较粗网格区域边界层模式及模拟应用的基础上建立的.与原有......
城市地表能量平衡过程是城市大气边界层数值模式的关键过程之一,但对目前不同参数化的适用性和模拟性能评估工作较少.利用2013年南......
为了扩大气象卫星FY-3在科研、业务中的应用范围,将数据尽快用于遥感反演蒸散量业务工作中,根据FY-3/VIRR卫星通道特点,以山东为研......
城市下垫面仅占地球陆地面积的3%,却有超过50%的人口生活在其中。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将直接受到城市环境......
利用人口统计、分布数据及能源消费统计资料,对中国1980~2015 年人为热通量(Qa)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将其与地表净太阳辐射(Rn)......
针对吉林省西部地区草地退化、盐碱化和沙化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本文分别研究了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和地表蒸散时空分布问题,......
利用2005-2006年夏、冬两季南京城市边界层外场试验中湍流通量观测资料,对城市屋顶储热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屋顶储热项在......
山西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之一,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污染的加重,使本已缺水的山西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东部6个观测站1958—1960年连续3年的地表热量平衡观测资料与相同时段的NCEP/NCAR再分析地表热量平衡资料在逐日、......
传统的估算蒸散发的方法虽然能够获取相对准确的均匀下垫面的蒸散发,但大多局限于点或田间尺度,难以反映蒸散发的空间异质性.遥感......
【目的】在农业研究中,近地表气温是影响作物发育速度的关键因子。尤其是在全球气温变暖趋势下,对区域尺度气温进行实时监测具有十......
土壤湿度是气候系统中的重要参量,对地球系统中水分、能量以及地球生物化学循环都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关于土壤湿度对大气的影......
地表能量不闭合及Monin-Obukhov相似理论普适性是边界层和陆面过程发展中仍未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但现阶段的研究中呈现出多种复杂......
工业革命以来,城市作为人类活动最频繁的地域空间,一直是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最活跃的场所。城市人为热通量(Anthropogenic Heat ......
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陇中黄土高原夏季陆面辐射和热量收支的特征。通过研究不同典型天气......
利用"古浪非均匀近地层观测试验"数据,分析地表热通量不同算法对地表能量不闭合的影响,估算中国西北干旱区农田下垫面的植被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