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相关论文
2004年,江西赣州慈云寺塔发现一批大致年代为五代十国至北宋初期的文物,包括四种佛经残卷。《慈云祥光:赣州慈云寺塔发现北宋遗物》一......
有关于阗的藏文文献中揭示了两地佛教交往的历史传说,但双方真正意义上的佛教交往始自于8世纪上半叶,金城公主入藏时期一批于阗僧......
园区十大看点主题馆位置:飞花区,园区北部。精彩看点:青岛市花月季的造型,外墙的渐变色系;齐鲁大地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全国最大的......
《妙法莲华经》是佛于临终时所说.此经与《楞严经》、《华严经》并称经中之王.不入法华,不知佛恩之浩瀚.法华经共有二十八品,前十......
一、圆融和谐的实相本体论--天台宗的三谛思想rn三谛这个名词,并非是天台智者所创,从它的义理方面来说,许多经典都具备了三谛的意......
<正> (一) 大谷探险队带来的敦煌出土佛典,曾向龙谷大学寄赠过两次。第一次是昭和二十四年,大谷光瑞去世后,由大谷家向龙谷大学寄......
【正】 小引在敦煌学研究发展史上,《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一书,由于它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及便于使用,一直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
俄藏敦煌文献经眼录之一施萍婷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据孟列夫博士介绍,藏有60种古文字的10万件文书。阿拉伯文的书,据说不......
内容摘要:俄藏敦煌文献中,有三件唐代咸亨至仪凤中(670—679)的宫廷写经残本,分别是Дх.00160、Дх.04930和Дх.11013+Дх.11014。......
北京名胜古迹考略──北京古塔之四侯伟,汪建民清净化城金刚宝座塔清净化城金刚宝座塔坐落在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黄寺路的西黄寺塔......
荒川慎太郎近日刊布并研究了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收藏的西夏文《妙法莲华经》卷四。这是元成宗敕命重新校印的版本,刊印时间在1300......
莫高窟第420窟窟顶部分壁画内容新探贺世哲据考古排年,莫高窟第420窟大约开凿于开皇九年至大业九年(公元589———613年)略后的一段时期内。①主室......
【正】 《国清百录》初为智者大师的门徒智寂编集的“先师遣迎信命”。后因智寂在“搜访未周’的情况下圆寂,智者的另一弟子灌顶有......
【正】 中国雕版印刷起于隋唐之际(590~640),至唐初(618~714)已进入其早期发展阶段。印刷术来自民间,与有广大信徒参与的佛教活动有......
佛经抄写是唐代一项重要的出版活动,本文以武周时期抄写《妙法莲华经》为例,考略唐代写本出版的概貌。唐代佛经出版从机构、人员、......
杨增新等所藏两件吐鲁番敦煌写经杨铭50—60年代,西南博物院及重庆市博物馆入藏了一批敦煌吐鲁番汉文写经,共20余件。其中一件《妙法莲华经......
《法华经》的汉译译本现存有三种,分别为西晋竺法护翻译的《正法华经》、东晋鸠摩罗什翻译的《妙法莲华经》和隋朝阇那崛多、达摩......
<正> 八会寺刻经龛位于河北省曲阳县西羊平村西北约100米的少容山顶(图一)。少容山,又称黄山,以盛产白石而著名。据县志载:八会寺......
武汉大学资深教授冯天瑜先生编撰的“冯氏藏墨”之《翰墨丹青》中,新近披露了一件高昌出土的唐贞观六年魏徵重译《妙法莲华经》卷......
<正> (三)根据佛本行诸经镌造出的释迦牟尼成佛前后和诸佛的各种故事形象释迦牟尼一生的事迹,从诞生、出家,渐次修行到成佛。即是......
英伦印度事务部图书馆藏敦煌西域文献纪略荣新江印度事务部图书馆(IndiaOfficeLibrary)创建于1801年,原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保存该公司和其他人士所获得的东方......
<正> 日莲宗是从天台宗分出的,故从其法脉之外相承而言,就迹门相承说,是从始成正觉的释迦牟尼佛付嘱迹门《法华》的药王菩萨,传于......
莫高窟第 2 72窟的内容是根据《妙法莲华经》的佛教思想而安排的 ,窟顶巨大的莲花代表着佛法组成的一个世界。这种以莲花喻佛法的......
<正>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塔系木结构,遂以"应县木塔"闻名于世,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之木塔。1974年7月......
日莲心目中的《法华经》杨曾文在镰仓时代成立的佛教宗派中,日莲宗是最富有独特风格的宗派之一。日莲宗虽与天台宗一样奉《法华经》......
<正> 1965年春,山西陵川县小学教师段振华捐献给山西省博物馆7卷宋版残经。在整理这批残经中,发现有一卷北宋开宝五年版“大般若波......
《妙法蓮華經》是大乘佛教興起運動中產生的代表作,經鳩摩羅什翻譯成漢文后得到了廣泛的流傳。東晉時已經有人在敦煌抄寫《妙法蓮華......
本文以宋代金银书《妙法莲华经》的复制工作为例,讨论分析了复制古书画作品常用的两种工艺数字喷绘与人工临摹的优劣特点,论述了这......
两汉之际,佛教自古代印度传入中国,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东汉桓帝末年安息国世高译经开始,至元代译经结束,汉译佛经作为......
<正>《论语·宪问》:"子日:‘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要言不烦,开宗明义。《荀子·劝学》一篇实发挥此旨而分疏之,谓:"君......
《妙法莲华经》是泸州市图书馆的馆藏特色文献资源,2009年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它是中国佛教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一部大乘经典......
本篇论文以《<妙法莲华经>的一乘思想及其文学特征》为题,是从佛学与文学结合的立场进行的佛经文学研究。全文分为三个部分:《法华......
北图题名为《法华经解》的北6204(制49)号敦煌写卷,实际上应该是《妙法莲华经讲经文》的押座文。且此篇是从S.2440《维摩经押座文》......
1930年,陈寅恪先生在《敦煌劫余录序》中曾讲:“一时代之学术,必有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
<正> 唯以佛乘而得灭度,更无余乘,除诸如来方便说法。诸比丘,若如来自知涅槃时到,众又清净信解坚固,了达空法,深入禅定,便集诸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