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诗歌相关论文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诗歌原本是以叙事诗为主的。汉末《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打破了这一格局,转为以抒情为主。而建安诗歌的繁荣更......
本文考察了魏晋之际诗与赋的关系。首先梳理了自《诗经》至建安诗歌的文学发展历史,将其概括为两条并行发展的线索:入乐的诗和不入......
文章以建安诗歌为研究对象,以诗史定位为研究思路,围绕“人的自觉”的思想大背景下的“志深”和“文的自觉”的文学大背景下的“笔......
建安是一个动乱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思想自由的时代.东汉末年,政权混乱,上层统治者腐朽不堪,农民起义加快了汉王朝的衰落;人民无所......
摘要:诗歌是一种极具传承性质的艺术形式,每个时代每种形式的文学艺术对于其之前的文学都有所借鉴与吸收,对于其后的文学艺术都有所启......
十六岁的王粲被迫告别故土而身历不测之蛮乡,就如同未成人的孩子脱离了母亲的怀抱。《七哀诗》中所描写的荒草间号泣的婴儿释放出......
如果说建安诗歌为中国文学带来了一种慷慨悲凉的美,那么西晋诗人为中国文学带来了绮丽之美,陶渊明则开拓了一个以自然冲淡为美的天地......
为进一步研究建安、正始诗人的内心世界,文章对两个时期诗歌女性意象分析,从女性意象的内涵意蕴中可知建安士人功名意识强烈,表现......
建安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有人作了这样的比喻,如果把唐代诗歌比作珠穆琅玛峰的话,那么建安诗歌就是青藏高原。建安......
贵游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出现于汉代,至汉末建安时期真正形成并得到发展.贵游文学不同于民间文学,它以"丽"为主要艺术特征,......
"二源"即以《诗经》为代表的北方诗学体系和以《庄子》、《楚辞》为代表的南方诗学体系,中国诗歌长河的大势流变为"二源"合"一流"。曹植......
人们在研究建安诗歌时,往往着眼于它的“聘词、华靡”,它的“词彩华茂”本文却从“闾里歌谣之质”入手,结合有关诗歌作品,对建安诗......
2009年8月下旬,在江西九江召开的“陶渊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木斋曾向我谈起他的《古诗十九首》研究,谈起曹植、甄后的隐情以及与......
曹操游仙诗并非悲叹人生无常、追慕神仙幻境、情绪消极颓废,其游仙诗的思想实质在于借游仙抒治世之抱负,求宏大之事业,建不朽之功绩。......
三国时期,魏诗一花独放,掀起了文人诗的第一个高潮,并以“建安风骨”、“汉魏风骨’’享誉诗史,而蜀、吴则“吟咏靡闻”,一片凋敝。学界......
张振龙在《学术交流》2017年第6期撰文指出,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古诗十九首》和建安诗歌作为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和代表作品,具有......
中国古典诗歌与音乐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建安诗歌的慷慨诗风正是那个时代的音乐欣赏、审美理想、精神追求、时空情绪与社会人生......
汉魏文人认为诗、赋本为一源,赋流出于诗.汉大赋与建安诗歌的关系十分密切,建安文人对于汉大赋是十分仰慕和推崇的;建安诗歌在内容......
一部中国文学史,从"诗三百"开始发端,到建安时代,已经经历大约1600多年的时光,为何说到建安时代才开始了文学的自觉?此前的文学史,我......
【正】 在中国文学史上,文人文学由于受到民间文学的影响因而发生巨大变化的例子是很多的,汉乐府民歌对于建安诗歌的哺育尤为引人......
建安诗歌不仅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范畴,而且普遍而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文学中的“死亡”母题。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建安诗人......
张振龙在《学术交流》2017年第6期撰文指出,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古诗十九首》和建安诗歌作为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和代表作品,具......
建安诗歌与正始诗歌风栺迥异,但实际上两者之间存在内在的继承与収展的关系。继承体现在慷慨诗风的延续、个性化的情感抒収、意象......
<正> 阮瑀(公元?——公元212)字元瑜,陈留尉氏人。早年受学于当时著名学者蔡邕,建安中都户曹洪欲请他掌管书记,被拒绝。后应曹操之......
<正> 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打破了两汉四百年间文人诗坛的沉寂局面,使诗歌创作进入一个崭新阶段。这个时期在文......
<正> 现行各种版本的中国文学批评史都说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旗手、倡导者、前驱者,这个总的评价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具体论......
文章以建安诗歌为研究对象,以诗史定位为研究思路,围绕“人的自觉”的思想大背景下的“志深”和“文的自觉”的文学大背景下的“笔长......
<正> 在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不少文人,特别是钟嵘、陈子昂、李白和严羽等,在评论建安诗歌时,都曾使用过“建安风骨”,或近似......
本文通过对“清商”曲与“慷慨”情的细致考察,讨论了“清商”乐与五言诗的深层契合关系,对“慷慨”之音激昂、急骤、短促、回旋往复......
建安诗歌中运用风这个外物景象较多,而且都着上了诗人强烈的悲凉慷慨之情,由此构成"悲风"意象。建安诗歌的"悲风"意象具有抒情的多......
<正> 人们一提起建安文学,便是谈“三曹”、“七子”及其女诗人蔡琰,这几乎已成定论.翻遍通行的《中国文学史》,几乎没有人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