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红梢斑螟相关论文
为了深入了解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松梢和松果选择机制,研发其植物源引诱剂,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
选择我国江苏、安徽和广东7个不同林型的松树林地,对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蛀道节肢动物种群结构及生态位进行调查研究。......
云南派姬小蜂(Pediobius yunnanensis Liao)是在秦皇岛地区发现的寄生于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蛹的一种寄生蜂,......
1984—1987年在全省进行森林昆虫区系调查期间,采集昆虫标本26万多号,生活史标本560套,已鉴定出2590多种,其中有3个新种,20多个国......
为探索无公害防治微红梢斑螟( Dioryctria rbu ell a)的方法,采用320~585 nm的单波长太阳能灯开展了林间诱杀研究,筛选了诱杀微红梢斑螟......
微红梢斑暝,又名松梢暝,主要危害马尾松、国外松,以及油松、黑松、黄山松、雪松等。2006年旌德县暴发该虫危害,全县1.75万亩幼松林都不......
通过扫描电镜对微红梢斑螟雌、雄成虫触角的外部形态及感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微红梢斑螟雌、雄成虫触角共观察到10类感器。其中,......
本文采用2种回归分析法和6种聚集指标,对微红梢斑螟危害梢在马尾松林中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为聚集分布,在此基础上,利用Iwao的方......
在思茅松纯林和针阔混交林中,以(E,E)-2,4-癸二烯醛、(Z)-11-十六碳烯乙酸酯为引诱剂,对松实小卷蛾和微红梢斑螟进行了诱捕试验。结果......
通过对松树害虫微红梢斑螟的药效试验发现,5%氟虫腈乳油、22%甲维盐杀虫单微乳剂、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40%氯虫.......
云南派姬小蜂Pediobius yunnanensis Liao是寄生于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蛹的内寄生蜂,目前国内外对其生物学特性......
运用同时蒸馏萃取(SD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比较了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阿丁枫(Altingia chinen......
云南派姬小蜂Pediobius yunnanensis Liao是寄生于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蛹的内寄生蜂,目前国内外对其有效积温和......
在46种标样化合物中,4种化合物激起本种松梢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鳞翅目螟蛾科)雄蛾强烈的触角电位(EAG)反应,它们是Z9-1......
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ebulla)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性松梢害虫。该害虫偏好危害松树幼林,由于发生世代复杂,加之幼虫期隐蔽危害,目前微红......
通过对沈阳地区松类枝梢的重要害虫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的天敌昆虫的调查,发现姬蜂8种,其中中国新记录3种:褐棱柄姬......
思茅松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在云南省普洱市1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幼虫具有转梢、转枝、转株为害习性,这......
为了系统掌握北戴河地区微红梢斑螟的生物学特性和有效防治时机,以微红梢斑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试验研究了微红梢斑螟......
简要综述了微红梢斑螟寄主及分布、生物学特性、虫害发生与林分的关系、天敌资源及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灾......
从微红梢斑螟生物生态学特性、监测预报技术和防治技术等方面,综述了我国微红梢斑螟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推动微......
微红梢斑螟对国外松的危害比较普遍,据在湖南52块标准地调查,占被调查块数的71.15%;被害株率为10.13%。其中最严重1块为3年生火炬松......
微红梢斑螟1a发生2—3代,以幼虫在被害枯梢、球果中越冬。生活史极不整齐,以幼虫蛀害马尾松、黑松、湿地松、火炬松等的主侧梢。造成......
描述了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幼虫、蛹和成虫雌雄形态识别方法。3~5龄雄性幼虫第5腹节背面紫褐色,与相邻体节形成明显区别......
微红梢斑螟是为害马尾松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在福建明溪1年发生3-4代,以幼虫越冬,幼虫5龄,卵期3-7天左右,曲虫期24-35天,越冬代138-169天......
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属鳞翅目螟蛾科.该虫在我国分布广泛,从东北到云南均有分布,受害树种有马尾松、华山松、......
应用扩散型指数和回归分析方法对微红梢斑螟幼虫在湿地松和马尾松林中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聚集度指标说明微红梢空间分布型均属于......
用性诱剂诱捕法防治微红梢斑螟,经过两年试验证明,用粘胶型诱捕器诱捕雄蛾,可降低下一代幼虫的危害,性诱剂诱捕防治区与化学农药防......
以5年生马尾松、湿地松为寄主材料,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对微红梢斑螟与桃蛀螟2种害虫的蛹期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
通过野外观察摸清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在集安市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并在其生活史中相对薄弱环节进行化学防......
野外采集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幼虫进行室内饲养并结合灯诱试验,研究其发育进度和成虫活动规律。结果表明,越冬代......
为弄清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在马尾松上的空间分布规律,本文采用设置标准地随机取样的方法对微红梢斑螟蛀孔的空......
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是一种重要的林业害虫,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该虫为蛀干害虫,活动隐蔽,极难被发现,对我国......
继2008年南方重大冰冻灾害后,微红梢斑螟在湖南省马尾松人工林大面积暴发。应用4种不同类型农药林间喷雾防治微红梢斑螟幼虫,其中......
比较了火炬松林和湿地松林内松毛虫赤眼蜂释放密度对微红梢斑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对微红梢斑螟虫口密度具有一定的......
微红梢斑螟是南京地区重要的松树蛀梢害虫,尤其对人工火炬松幼林危害严重。对南京及周边4个不同立地条件和林型的野外试验地松林受......
微红梢斑螟是马尾松的主要蛀梢害虫之一。2013-2015年对贵州省黔南自治州马尾松20年树龄的种子园的微红梢斑螟进行全面踏查、定点......
通过标准地调查研究了微红梢斑螟蛀害对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并对剪梢防治微红梢斑螟的方法进行了简述。结果表明:微红梢斑螟蛀害......
为了评价人工剪梢防治微红梢斑螟对松树生长的影响,分别在当年5月份和7月份对微红梢斑螟危害过的马尾松、湿地松幼林实施人工剪梢......
在浙江省,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rubellaHampson幼虫钻蛀火炬松PinustaedaL幼树嫩梢,一年中达8个月。该虫以第2、3代混合幼虫蛀梢率最高,平均达8.14梢/头,幼虫种群数量比率占全年的58.5%。......
2009—2010年以微红梢斑螟为主的松梢钻蛀害虫在靖州县严重发生,累计发生面积超过20 000 hm2。本文描述了微红梢斑螟的主要生活习......
本文以微红梢斑螟和桃蛀螟为对象,对生物学特性、幼虫人工饲养技术、成虫对不同寄主枝条的嗅觉反应、高毒力菌株筛选等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