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之相关论文
读李慎之先生绍介杨绛先生尊人杨荫杭(补塘)先生《老圃遗文辑》(《读书》一九九四年第十期),感人至深。但有一遗憾,即引钱钟书先生语......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慎之先生因病于2003年4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李慎之先生1923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41至1945年,先......
日记是应用文中一种最为常见的体裁,记录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是自己内心深处最为真实想法的体现。而日记中的学人日记则具......
小编先说:国学是这个国度所有传统学说、传统文化的总和。中华文化历来被学人视为大熔炉,西来的佛法教义,经过若干世纪的传承,也茁壮成......
古人说,转益多师是吾师。我从青年到中年,一直在太原,虽然也注意向周围的人们学习,但真正遇到高人,还是前几年定居北京以后。认识了一些......
从体制内的干部到体制内的研究者,再到视独立为生命的学者,耄耋之年的资中筠诠释了自由思想和启蒙的价值 资中筠:1930年生......
在喧闹的文化创意展厅里,来自北欧的展区让人耳目一新。绿色草坪、巨型吊筒、三色魔方、画卷回廊,没有传统的文化实物展示,一切都在简......
周恩来一贯以温文尔雅、谦恭和善、忍辱负重著称于世,可是当他看到工作人员因责任心不强或是不懂“规矩”出现问题时,也会忍无可忍发......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曾任周恩来外交秘书、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的李慎之主编《美国研究》杂志。李先生听说人民出版社有一个......
<正>周恩来一贯以温文尔雅、谦恭和善、忍辱负重著称于世,可是当他看到工作人员在工作上因责任心不强而发生生活和事故的时候,也会......
费孝通表达自己的生命感觉时,时常会冒出一句诗意化的妙语,意境动人。比如,他的成名作《江村经济》最早是1939年在英国用英文出版......
<正>张桂琳(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尊敬的袁明教授、赵梅教授、许章润教授:随着今天袁明教授的讲座的举办,我校"首届美国政治与法律......
承天瑜同志不弃,让我在这里来对他的大作《“封建”考论》发表一点意见,我对这个问题虽然有兴趣,但没有研究;而且近来很忙,只在这......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我们并非不认同韦伯对中国集权专制与西欧封建体制的比较,也并非不知道国内学界近20年来对“封建”概念的种种讨论。其实李泽厚先......
到周恩来身边工作1937年我高中毕业时,爆发了卢沟桥事变。很快北平沦陷了,很多大学南迁。燕京大学因为是美国教会学校,一时没有迁......
欲把握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风貌,需全面了解它的政治家、学问家、企业家、军事家、艺术家,但提纲挈领的还是认识它的思想家。人们......
<正> 三年前,我在喻希来《世纪之交的战略性思考》一书的序言中写道:欲把握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风貌,需全面了解它的政治家、学向......
<正>近两年,李慎之叔叔的子女在收集整理他们父亲未发表过的文章,包括李慎之在反右和文革期间的交代材料。我的朋友李尔柔(李慎之......
<正>后记由英国著名学者莱斯利·贝瑟尔教授独立编纂的《剑桥拉丁美洲史》,原计划出8卷,后增至9卷,最后决定出11卷(其中第6卷分上......
<正>过去我有一个习惯,每年11月30日都会从日程中留出来,留给王元化先生。这天是先生的生日,这天晚上,与先生最亲近的学生、朋友都......
<正>我一生中真正能称得上是故友、至交的人几乎没有,这可能与我的人生信条"君子之交淡如水"有关吧!也许是因为自己年轻时被划成了......
<正>可以说,李慎之的《关于我的右派罪行的再认识》一文,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载《炎黄春秋》2013年第6期)。对于"反右斗争"的错......
国内法学界经历最为坎坷曲折者,当首推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江平先生。人过八十,最易怀旧。前尘往事历历如在目前,怎不顿起提笔赋旧之念......
<正>将近两年前,刘梦溪先生的文章《中国现代学术要略》在《中华读书报》上刊出,当时我就学习了,觉得很有趣,也觉得很疑惑.最近,从......
<正>写理论批评文章,总有些讲究,比如起承转合什么的,被多数理论批评文章所效仿,遂成了一般批评文章所理解的"学术规范"。具体到文......
为纪念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建院30周年及《现代国际关系》创刊30周年,全面探索新时期中国对美研究的新思路与新方法,2010年6月2......
一我本不识俞润泉先生,只是在父亲李锐留存的资料中,这个名字常常出现,就上网查了一下,结果搜寻到了与“美食”有关的不多的几条。......
一、打破“欧洲中心论”,重现真实“世界史”现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的《殷地安之迷》一书,是《图说美洲图腾》一书的重新修订与......
关于李慎之同志右派问题审改结论李慎之,男,一九二三年八月生,江苏无锡人,家庭出身高级职员,本人成分学生。一九四六年三月参加革......
我国著名学者李慎之同志,在他刚刚年满80周岁之际,不幸因病不治去世。这篇文章是他生前病中最后的遗作。文章写的是他的同事、在北平......
本文对梁启超、严复的“学术”定义及王国维关于希腊七术皆形下之学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并对“现代学术经典”问题的论争作了评说。......
<正>一些游民思想可能在每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体现,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途径就是建立公民社会、法治社会"在大部分中国人的灵魂里,斗......
<正> 今年春天,我在新创刊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天人合一新解》(以下简称《新解》),阐述了我最近对东西......
20世纪80年代中期李泽厚提出的“救亡压倒启蒙”论说,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最具新意也最有影响的观点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它成了80年......
一尽管可以把中国现代化的起点追溯至19世纪中后期的洋务运动以及戊戌变法前后的新民时代,但真正确立了中国现代启蒙话语的还是从......
也许是爱读书的缘故,也许是在大学期间就读胡绳的成名作《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因此,“胡绳”二字,一直在我的青年时代里闪闪发光......
2013年北京的严冬,连续数天阴霾密布,愁云惨淡。就在这郁郁寡欢的阴冷日子里,突然从友人那里获悉噩耗:许良英先生(1920-2013)不幸......
<正>李慎之从钱锺书《谈艺录》中搜检了一些"零金碎玉",成书《钱锺书先生翻译举隅(一)》,其中译文颇受读者推崇。在查证《谈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