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沫相关论文
改版后的《青春之歌》,是“十七年”时期集体话语、革命话语修正性别叙事的典型文本。修改版增加的女性成长的革命叙事内容,消解了主......
最早知道张中行是因为《负暄琐话》,文字的味道很特别,写人记事都有些《世说新语》的意象,文章短而好读,还不时让人漫生出一些痴痴的玄......
文化传承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应该是把最真实的历史存在、历史精神、历史意识和个人真实的历史体验和感受传给后人,这样后人在承接先......
《青春之歌》是在包括多个子动机的动机簇作用下完成的。各种子动机之间的碰撞与整合是形成《青春之歌》文本丰富性的原因,杨沫的......
摘 要:在“十七年”经典文学中,杨沫的《青春之歌》是影响最广泛的小说之一。林道静的英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但其在政治话语下,女性形......
作为《青春之歌》中的反面人物,余永泽以北大知识分子的身份出现,却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狭隘性。在与林道静的爱情中,余永泽处于主动......
女性知识分子身兼女性与知识分子两种身份,在不同时代以及不同作品中,女性知识分子在革命浪潮下往往有不同的表现,即不同的改造之......
杨沫原名杨成业。曾用名杨君茉、杨默。湖南湘阴人。1914年8月25日生于北京。13岁时考入北京西山温泉女子中学,三年后因家道中落辍......
有小道消息说,年级要扩班!何谓扩班? 据说是(1)至(7)班每班分7人到新成立的(8)班去,以确保每班人数在50人以内。 透露小道消息的人是薛......
本书分为帝国斜阳、今昔人物、不是故事、公共空间四辑,追思近代中国步履蹒跚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沉入历史,乃是为从历史中寻求智......
2006年2月25日,他过世,多处器官衰竭,97岁。现在看着他的照片,心里有说不出的疼。2006年初,偶然间开始读他的《顺生论》,然后一本本读下......
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青春之歌》自出版以来之所以备受争议与关注,源自于小说自身的多层文本结构和多重主题意蕴.从表层文本来看......
在20世纪人类社会的宏大的政治与历史变革中,中国在苏联的无产阶级革命中受到启迪与引导,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而俄苏文学自上世纪二......
宗璞的和杨沫的都描写了知识分子的情感经历,作品在书写革命浪潮的主旋律下,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不管是自主选......
我校地处偏远牧区,虽然信息相对闭塞、学生见少识窄,但近几年来,我校学生的语文中考成绩在全县排名却一直名列前茅。究其原因,这一方面......
说起朋友,有人认为朋友就要步调一致,可我却认为,清醒、有判断力的诤友才是真正的朋友。盘点身边的朋友,我始终认为,唯有一位最清......
人物简介:谢芳,原名谢怀馥,原籍湖南益阳,1935年生于湖北黄陂。谢芳是新中国第一代知性女性的银幕代言人,《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
“饱经沧桑”比喻经历过多次世事变迁.语本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三十回:“这一年之中,你我各各的经了多少沧桑,这日月便如落......
魏元雄,子庚人,中国著名数学家,1901年出生于直隶安国县奉伯村一个耕读世家。父亲魏毓芳念过私塾,母亲也粗通文字。三叔是清末秀才,后来......
一个个朝气勃勃的青年,一面面火红青春的旗帜,一腔腔沸腾的热血,一阵阵悲愤有力的救亡歌声和射向敌寇的枪声——这绚丽多彩的文学......
在《青春之歌》的革命叙事背后,潜隐着成年礼这一古老的仪式原型。林道静面对接踵而来的人生挫折,最初茫然不知所措,后来在江华等......
杨沫去世前三个月,曾吩咐我帮她办两件事。一件,她临终前已如愿以偿:在中国作协党组的努力和有关方面的关心下,她的儿子马波(老鬼)......
杨沫的《青春之歌》在出版后颇受好评,然而仅一年后,由郭开发表的一篇文章引发了对《青春之歌》的讨论。50-60年代学者们普遍从"政......
《青春之歌》以北京大学及其周边为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讲述了青年学生推动革命发展完成自我转型的故事,小说中求学与救国(学术与政治......
本文上编从杨沫的原生态人生经历-林道静的历史故事、林道静同余永泽的文化道德观的差异-政治人生观的分歧、小说的再版修改等三方面......
1949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加上还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香港,海峡两岸三地的文艺界也从地理上被分隔开来。在"二战......
十七年文学中,唯独《青春之歌》以知识分子为题材,它从写作到出版的经历漫长而坎坷。杨沫几易其稿,中心人物林道静始终未能按其计......
在20世纪50年代特殊的政治文化氛围影响下,茹志娟、杨沫的文学创作渗透了时代主流话语的印迹,突出表现在有政治倾向性地选择反映革......
鲁迅先生在作品中多次提出了知识分子的个人出路问题,但由于时代的局限,他并没能给出最终的答案。1958年杨沫的《青春之歌》延续了......
《青春之歌》作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突出成就是相当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典型形象。本文试图通过林道静......
陈学昭的《工作着是美丽的》和杨沫的《青春之歌》,两个文本,具有女性书写的不同维度,体现出她们的个性特点。《工作着是美丽的》字里......
杨沫是20世纪一位非常重要的作家,她丰富的经历为其写作提供了素材。她的《青春三部曲》汲取了传统文学、新文学和俄苏文学的营养,......
在20世纪人类社会的宏大的政治与历史变革中,中国在苏联的无产阶级革命中受到启迪与引导,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而俄苏文学自上世......
知识分子改造是十七年时期中关于知识分子论述的一个关键词,知识分子作为主流社会的创作主体,他们在进行思想改造的同时,也必须根......
《青春之歌》是17世纪最著名的红色经典长篇小说之一,它的成功主要在于对林道静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本文主要对《青春之歌》的......
《青春之歌》是17年时期红色经典之一。它的构思、创作明显贯穿着政治意识形态主观意图和价值重构的叙事策略。本文通过探讨作者将......
中国革命的纷飞战火锤炼了杨沫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革命之心,也造就了她文学创作上的别样神魂。杨沫自觉或不自觉地从俄苏文学中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