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梵志诗相关论文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明因交流而精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敦煌便是这样一个中外文明交流之所。敦煌学的研究便是对这些文明的再次......
最近,买到了《王梵志诗校辑》一书(张锡厚校辑,中华书局出版),翻到书末,见附有《王梵志诗辞语索引》,共二十页,不禁大喜。此书把王梵志诗......
项楚先生是中国古典文献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内的著名学者,主要从事敦煌学、语言学、俗文化以及唐宋文学研究,其中对于敦煌俗......
<正> 在敦煌民间文学中,有一篇七言民间诗歌:《崔氏夫人训女文》,它是唐代人民运用文学形式作为教育子女的手段而写成的一种通俗读......
[关键词]王梵志诗;唐代民间;求学观;处世原则 王梵志是唐初白话诗人的一个代表,他创作了三百多首在当时很有影响的白话诗。其运用俗......
基金项目:本文受“2015年西藏大学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资助:“王梵志诗与《萨迦格言》孝道观的比较研究”成果。 摘 要:王梵志诗......
摘 要:王梵志是来自于社会底层的诗人,写的是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通过他的白话诗可以探源那个时代的生活,就是那些压在底层人民身上的......
摘 要:山上忆良作为《万叶集》著名的歌人代表之一,其和歌创作和歌风格与众不同。其和歌数量在《万叶集》中虽然只有七十多首,但是却......
王梵志和寒山作为唐代白话诗人的代表,二人都是唐代著名诗僧,深受佛道思想影响,王梵志开创了唐代白话诗派,寒山则是继王梵志之后的......
王梵志诗流行于唐宋两朝,元明以后销声匿迹,敦煌石室的打开使王梵志诗得以重见天日,引起海内外敦煌研究者的极大兴趣和广泛关注。......
【正】 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一书,搜罗颇广,资料甚富,为深入研究梵志诗提供了方便。梵志诗校释难度较大,虽经郭在贻、项楚,蒋绍......
伏肉岁不食《王梵志诗校辑》收《逢难倘能忍》:“伏肉岁不食,病乌人不弹”。张锡厚先生注:“皆为俚语”。余不及.“伏肉岁不食”,......
<正> 一九八0年后由湖南、广东等省组织修订,交由商务印书馆陆续出版的新版《辞源》,1—4册已经出齐。新版与老版相较,其中一个最......
王梵志诗与《萨迦格言》是汉、藏两个民族中的优秀文学作品,两部作品在体裁、作者群体等方面存在许多共性。本文通过对汉藏两部著......
敦煌文献发现后,研究界逐渐关注王梵志诗及研究,从而国内外学者掀起王梵志诗的研究热潮。王梵志是唐初著名的白话诗人,其诗作内容......
1984年是我国敦煌吐鲁番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本文就语言文学、历史文书、吐鲁番研究、艺术及其他方面涌现出的一批有较高学......
<正> 自粉碎“四人帮”以来,特别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敦煌文学研究有了空前迅速的发展。为了更上一层楼,兹对十多年来......
王梵志和寒山作为唐代著名的诗僧代表,用自己独特的身份和思维方式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二者所作诗歌在语言风格和教义宣传上有相似之......
【正】 《敦煌变文集》的编集出版,为近代汉语词汇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蒋礼鸿先生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以及一百多篇各家有......
王梵志诗口语化程度很高,诗中人称代词的使用也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在王梵志诗中,第一人称代词"我、吾",第二人称代词"你",第三人称代......
王梵志是初唐诗坛通俗诗的代表,他的诗提供了大量有关唐代社会的珍贵资料,深刻地反映了初庸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及宗教的真实情况......
王梵志诗“闻钟身须侧,卧转莫缠眠”理解纷纭,主要集中在对“须”“侧”的理解上,其中关键在于对佛家“钟”诸般功用及佛家“卧法”、......
【正】 王梵志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白话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五言白话诗.为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财富。只是因为这些作品分散在篇......
敦煌石室的开启使得埋藏了近千年的敦煌诗歌得以重现人间,在这些诗歌中,尤为引人关注的是一位名叫王梵志所作的诗歌。文章旨在从"实......
敦煌写本通俗白话诗王梵志诗较为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初盛唐时期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狱观。其主要内容有:阎罗王取代了......
王梵志和寒山都是唐代著名的白话诗人代表,而且二人都是唐代著名诗僧。僧人大量地创作诗歌,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
王梵志的诗体现出了奥斯卡·王尔德眼中的生活悲剧——毫无美感的,甚至是丑陋、鄙俗的人事。爱情永恒是人类的强烈愿望,人的这......
王重民<敦煌古籍叙录>是敦煌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其著录的主要特点是:全书分五卷,依四部分类法排列;具体到每种古籍先著录书名及......
1962年我从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考取四川大学研究生,专攻六朝唐宋文学。当时我潜心研究的对象,是在我国封建社会文化高涨时期涌现......
王梵志与寒山、拾得是唐代著名的白话诗人,三人诗中有许多中古汉语的过渡阶段特征。本文考察了三人诗中的介词"将",以王梵志诗、寒......
“共用”修辞是一种言语组合的艺术,敦煌写卷王梵志诗中的“共用”修辞现象一直未能引起方家的重视。事实上前贤时彦对王梵志诗的......
王梵志诗是我国文学史上通俗诗的典型代表,以其“撰修劝善”“不浪虚谈”的思想内容和“不守经典,皆陈俗语”的艺术特征,受到后世......
王梵志诗语言平实质朴而又不乏诙谐幽默,其在俗语的运用、譬喻对比的构拟以及白描手法的使用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从而为诗歌平添了......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敦煌写卷王梵志诗的校点注释得到众多名家的措意,取得很大成绩。但是由于王梵志诗写卷散佚庞杂,加之独特的语体......
敦煌写卷王梵志诗因其表达的口语性、时代的确定性和语言系统的明晰性等特点而成为汉语史研究不可多得的重要语料。王梵志诗中的新......
王梵志是初唐通俗诗人。王梵志诗在我国文化思想史、敦煌学、民俗学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王梵志诗主要反映着唐代底层贫民百姓的生......
【正】 一止遇二摄有条件的混同,是唐宋时代敦煌方音显著特点之一。这一特点,我们可以从P·2578、S·840、S·5999等......
<正> 孝道在中国古代儒家伦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自西汉刘向《孝子传》(一作《孝子图》)以来,曾经出现过许多种题名为《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