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窑堡会议相关论文
在党的百年历史长河中,遵义会议以实现伟大历史转折被载入史册。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本文认为,1931年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曾制定了允许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正确的私营经济政策,但由于共产国际和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
刘少奇是一位伟大的革命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位善于实践的伟大的革命活动家。抗日战争时期,他为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提出了......
在1936年红军东征山西时,中共中央和红军方面是否发布过《东征宣言》?这是一个需要探讨与商榷的问题。有当事人在其回忆录中声称:“中......
子长县是民族英雄谢子长的故乡,素有“将军县”和“红都”之美誉.土地革命后期普为中共中央所在地,著名的“瓦窑堡会议”在这里召......
1935年夏,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发动了新的侵略,严重威胁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同年12月,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华北五省自治”而爆......
1936年3月20日至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东征山西期间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晋西会议。晋西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继瓦窑堡会议之......
瓦窑堡会议后中共对蒋政策经历了反蒋抗日、逼将抗日、联蒋抗日的复杂变化过程。这一系列变化是由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
有人认为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为关键和根本的原因是“白色政权之间的战争”;遵义会议推选张闻天担任党的总书记,一个重要的......
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会议第一次提出"两个先锋队"的概念.江泽民同志2001年"七一讲话"和党的十六大继承与发展了瓦窑堡会......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前身是陕甘宁边区议会。陕甘宁边区议会是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苏维埃政权演化而来的。1935年底,中央红军长征......
"停止内战"、"争取民主"、"实现抗战"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的精神,以中共中央和苏......
子长县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部,是民族英雄谢子长的故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东征的出发地。1935年11月至1936年6月为中共中央......
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纪念馆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区黑龙江路隆泰里19号,是中共中央北方局1936年春至1937年2月的办公驻地,也是刘少奇任......
除遵义会议外,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的转移举动,通道—黎平转兵、巧越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得悉张国焘南下密电后速离险区的巴西......
1931年“九·一八”后,党为了建立全民族抗战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御日本侵略者,在复杂的形势下,把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起......
作者以细腻、严谨的笔触,重现了这一时期红军长征的重大历史史实,对红军长征史研究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系统梳理。......
长征中,党和红军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实际相结合,及时制定和实施了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少数民族政策。依据党指导少数民族政策的总......
《八一宣言》公开提出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它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共产国际策略转变的推动下并根据国际七大......
<正>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反蒋抗日”作为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上的重大指导方针和重要政治口号,本质上还是一个着重解决阶级矛......
在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毛泽东抓住党内存在的关门主义错误的要害进行了有力的批评。他对关门主义的批评体现了高超的批评艺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方面都很不成熟,理论和实践中均出现了不少失误。通过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和瓦窑堡会议这三次在中......
<正>延安精神是中共中央长征到陕北,在迁入延安之后的十三年(1935-1948)时间里,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尤其是陕甘宁边区的共产党人,通过......
经过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的实践,党对中国资产阶级的认识取得了一些进展,有了在处理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在此基......
瓦窑堡会议前,党建理论的重点是党员成分问题,即“什么人能够入党”。从“一大”到1935年瓦窑堡会议,中共围绕此问题进行了多次反......
1935年12月,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极为重要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这次会议研究和解决了党在......
延安时期党对纯洁性建设投入了很大精力,有很多创造。延安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历程主要有四个关键点:瓦窑堡会议推动了党的组织纯洁......
<正>瓦窑堡会议是继遵义会议之后的又一次重要会议,它纠正了党内关门主义的错误,全面地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基本经验,解决了......
<正>1936年2月,毛泽东创作了名词《沁园春·雪》。由于诗人是革命领袖,因此,要结合诗人当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瓦窑堡会议来......
瓦窑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时期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时期转型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不仅初步提出了抗日民族统......
在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上,杨靖宇部署和指挥的西征,是一次极具战略意义的军事行动。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有力促进了全国抗日高潮,被......
<正>在人类历史上所出现的每次伟大壮举,都是随着历史的不断向前发展才能真正理解到它的伟大意义.中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举世闻名的......
瓦窑堡会议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以决议的形式,明确确定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全党全军的指导地位;明确赋予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上,党中央作出的"把能否为党所提出的主张而坚决奋斗,作为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以及用共产主义教育非无产阶......
<正>题记:一个由来已久的夙愿,终于成行。是朝圣之旅,精神的放牧,对于笔者,更是灵魂救赎与洗礼。序曲没有专门进行采访,甚至不曾刻......
<正>在中国共产党的资产阶级认识史上,1935年12月25日瓦窑堡会议《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和党的任务的决议》和会后12月27日毛泽东......
"瓦窑堡会议"通过的一系列决议和毛泽东的报告,升华了当时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认识,完整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
<正> 《八一宣言》(即1935年8月1日《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和瓦窑堡会议决议(即1935年12月瓦窑堡政治局会议《中央关于目前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