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律法相关论文
古代乐律学研究都程度不同地涉及到了包括“生律法”“旋宫图”在内的“旋宫”术语及操作方法。“调名”及“调关系”术语的产生,......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贯通古今、内容广博的百科全书式通史。其居卷二十五的《律书》秉承“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
<正> 音律是音乐艺术的重要物质基础,如果没有音律,我们就不可能知道任何两个乐音之间相对的具体音高,如果我们不是直接或间接地接......
钢琴调律作为一个行业,是由于社会的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尤其是1811年立式钢琴的出现,是至今未被学者们充分认识的,又一具有重......
<正> 四川扬琴是分布在四川省境内的曲种,以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故名。 清代陆对山于嘉庆甲子(1804年)刊行《锦域竹枝词》一书,其......
中国古代律学,是古代文化遗产中重要而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现象,它在古代不仅为乐人关注,也引起统治集团的极大兴趣,具有强大生命力......
中国古代声学的发展吴硕贤声学与天文学、数学、力学及建筑学等学科一样,是一门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它是物量学中得到最早发展的一个分......
<正> 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去年在昆明举行。与会的专家学者对过去探讨较多的古代铜鼓的起源、分类、纹饰、族属、......
<正>曾侯乙编钟铭文记载了不同于传世文献所载的音名和律学体系,铭文中,十二音分为三组:一组为四基,即"宫""商""徵""羽"。一组为四......
《吕氏春秋·音律》生律法是黄钟下生林钟,还是黄钟上生林钟,当今学者多有争议。本文将十二律置于中国古代"推历、生律、制器"以及......
<正> 在我们的高等音乐教学活动中,也和其它教学活动一样,应有一个严谨、科学的教学态度,教师在提出某一说法时,应经过审慎、细致......
<正> 在现代音乐学论著中,缪天瑞先生于1950年出版的《律学》一书最早注意到类似西方的纯律律制已在我国古代七弦琴(即古琴)上应用......
<正> 我国音乐学家缪天瑞先生曾经在一九五○年版《律学》一书中,据我国七弦琴上设有泛音徽位提出了“中国应当有纯律理论的发生”......
<正> 引言问题发生在科学和艺术之间,也涉及东方、西方之间。艺术理论中有涉及科技问题的部分,常被当作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来对待......
整理说明:1982年7月22日-8月21日,教育部委托山东师范大学在烟台举办"全国高师中国音乐史暑期讲习班",由孙继南主持此项活动,刘再......
<正> 朱载堉对十二平均律进行探索的基础理论,是中国上古时期所出现的十二律旋相为宫及八十四调的音乐理论,朱载堉找到了十二平均......
《吕氏春秋》记载了三分损益相生十二律的方法,但具体采用了"先益后损"还是"先损后益"?学者们对此有不同的观点。另外,对《吕氏春......
<正> 钢琴调律的概念 钢琴调律作为一个行业、一个工种,自2003年起已被列为我国职业大典中的特殊行业,同时列入的还有键盘制作工业......
在《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律》篇中,记载了战国晚期的十二律生律法。由于历代以来对其中关键术语"上生"、"下生"和"为上"、"为下"的......
音乐考古测音研究的误区──铜鼓“双音”及其“生律法倾向”、“律制”研究评析秦序前言铜鼓"双音"及有关推论的提出先秦青铜编钟每......
【正】 《中国音乐学》1986年第3期发表了黄翔鹏的《中国传统音调的数理逻辑关系问题》一文,首次阐发了“钟律音系网”的理论及其......
先秦至汉初关于五音与十二律的记载,有《管子》、《国语》、《吕氏春秋》、《放马滩秦简》、《礼记月令》、《淮南子》、《汉书》......
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律书》,其五音十二律均由三分损益生律法以"先损后益"生成。据《律书》透露出的信息,对于六十律律制的......
王子初同志的《也谈王朴律》一文(载本刊1987年第一期,以下简称《王文》)对拙文《王朴律究竟是一种什么律》(载本刊1985年第二期,......
我国五代时期的律学家王朴(906~959,一作915~959)曾于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提出过一种律制。因这种律制不同于三分损益律,故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