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细乐相关论文
文章围绕丽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及发展,论述了地方公共图书馆如何围绕地方文化开展图书馆特色服务
Based on the history and ......
从音乐人类学的角度,浅析云南纳西古乐的原生状态、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sical anthropology, this ......
白沙细乐是流传于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部分村寨的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乐种。从民族音乐学视域可明确将其分为音声形态和乐声形态。......
流传在丽江纳西族中的古典风俗性音乐套曲《白沙细乐》,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全曲共有《笃》、《一封书》、《三思吉》、《阿哩格......
"波伯"是纳西族风俗性乐舞套曲《白沙细乐》演奏中使用的一种特殊的重要色彩乐器,是整个乐队的灵魂。本文对"波伯"的源流、音色、性状......
云南的民族音乐浩如烟海、绚丽多姿;云南的民族音乐令人陶醉、举世瞩目。 通过近年来的民族音乐理论刊物编辑工作,笔者对我省民族......
<正>走,去听"古乐"提到大理和丽江人们总会想起苍山洱海、玉龙雪山以及水丰草美的湿地,还有如画的田园景色,湖畔迷人的渔家情调,还......
艺人从一个到四个1956年底,云南省群艺馆的黄林老师在丽江偶然听说了'白沙细乐'.一番寻访,终于找到了白沙细乐的传人和锡......
2014年11月9日上午九点,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举办了一场“血浓于水——纳西族白沙细乐的传承现状”讲座。......
国家非遗中心和丽江非遗中心对非遗的保护传承都非常重视,民间艺人非常乐意到高校进行传承演出,展示民族音乐的风采,给高校学生传......
一、文献源远流长的纳西族细乐组曲《白沙细乐》,历来有两种看法:蒙古族音乐,纳西族音乐。前一种看法占了音乐界、文学界和民俗界......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地处滇西北的中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金沙江上游。县城丽江古城海拔2,400米,面积约3.8平方公里,始建于南宋末年,盛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全民性活态记忆,是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是维系民族存在的生命线。这种生命线一旦遭到破坏,民族文......
<正>2015年7月22日,我们将采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沙细乐"传承人和凛毅的任务提上日程,早在去年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首届"......
<正>2015年7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博士生导师和云峰教授组建滇西行采风小组,深入云南省滇西地区,进行长达半月的采风活动,笔者......
<正>纳西族传统音乐是本届民族民间音乐周展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演活动中最为丰富多元的板块,其中《白沙细乐》与《热美磋》两......
<正>2015年7月17日凌晨,我们一行四人坐上了前往丽江的飞机,开始了我们的旅程。其实,在没到丽江之前,我只是听其他到过丽江的朋友......
白沙细乐的起源有多家说法,由于文献资料的匮乏与细乐的传承窘境,无一家可一言定鼎。历史地看,白沙细乐一直行进在衰落变迁之路上,......
"白沙细乐"是纳西古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明清时期"白沙细乐"记载尚有三则史料。从文献记载来看"白沙细乐"在明清两朝传承与变......
<正>经济能够保证我们的今天,科技能够保证我们的明天,只有教育才能保证我们的后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丽江的六......
<正> 今年6月5日,是曹安和先生虚岁100岁诞辰。我们几十位原中国音乐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前身)的老同志和她的亲朋......
白沙细乐是长期流传在云南省丽江县纳西族人民之中的一部音乐。它有歌,也有舞,但主要的部分是器乐合奏。根据有关史料记载,大都认......
<正>11月7日13点整,继首届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周开幕式之后,音乐周的首场活动"我在做——首届‘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众人谈......
以东巴文化为主干的本土和外来文化形成纳西族厚重深沉的多元文化奇观,对纳西族社会产生多样化的影响。本文充分利用丰富的历史和民......
“白沙细乐”是云南丽江纳西族的一种民族传统音乐 ,目前 ,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白沙细乐”作为在中国西南地区乃至中国音乐史上......
<正> 今年6月,我收到友人(一位纳西族民族学学者)从丽江县寄来的《丽江日报》一份,上面刊登了一篇题为“古乐申报进入关键阶段”的......
<正>纳西古乐因为宣科而影响广泛,甚至以"中国音乐的活化石"而名声远播。但也因为宣科的一场官司而引来人们的对其历史的困惑。对......
《白沙细乐》是至今仍流传于云南丽江纳西族民间的一部古典音乐,它大约产生于元明之际,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各民族的音乐文化,最终......
丽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纳西人喜文嗜乐的风俗,将纳西古乐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并使之成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从纳西大研古乐会文化均......
2003年10月,《艺术评论》创刊号刊登了云南音乐理论家吴学源的文章“‘纳西古乐’是什么东西?”。文章对丽江县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与......
白沙细乐又名"崩时细哩"、"别时细梨"、"别时谢礼"、"北石细哩"、"北沙细乐"、"伯侍司藜"。流传于丽江市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的纳西族传统......
<正> 《白沙细乐》是流传在我国云南省丽江县纳西族的一种“古乐”,对《白沙细乐》的称谓、来源及艺术内涵,众说纷纭。一般认为,“......
《白沙细乐》是流传在丽江纳西族聚居地的一部很有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集器乐、声乐、舞蹈相结合的大型古典音乐套曲。在审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