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考察船相关论文
设计研究智能船舶智能集成平台,该智能集成平台由分布式数据收集和管理系统,船舶大数据、海洋环境大数据分析与应用,SOA(面向服务......
1987年5月17日,我国第一艘极地考察船“极地”号返抵青岛。从1986年10月31日从青岛起航,到时隔199天后的回归,载着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
2014年元旦前后,由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学考察船被困南极冰山雪海而引发的国际救援活动,特别是我国"雪龙"号科学考察船在救......
2011年12月11日,中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结束了历时1年,航程3倍于赤道长度。区域涉及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环球科考。科考人......
随着世界各国对南极地区考察活动的发展,对科学考察船实验室进行模块化设计已成为一种趋势。目前国际上极地科学考察船上的实验室设......
浙江大学机械电子控制工程研究所实验室在国家863计划,中国大洋协会专项以及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等项目的资助下,针对深海热液环......
1964年8月29日,“艾尔塔宁”号科学考察船航行到智利合恩角以西7400公里抛锚停泊,按照南极考察计划开始工作他们把一台深水摄像机......
4月2日,在停靠于上海浦东港民生码头的我国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号上举行了隆重的返航庆典,欢迎雪龙号及南极科考队载誉归来,庆贺雪......
鄂霍茨克海面,寒风凛冽,雨雪交加,法国万吨级科学考察船Marion Dufresgne号在汹涌的波涛中失去了平稳,身着厚重防寒服的科学家尽......
在经历了2004年10月25日至2005年3月25日历时151天的艰辛航程后,我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活动胜利结束了。“雪龙号”科学考察船在......
2011年11月29日,国家一级厨师王琦搭乘中国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号抵达南极中山科考站,开始了他为期378天的“极地厨师”工作。......
北京时间4月8日消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学”号海洋科学考察船今日在青岛中苑码头起航,执行中国科学院“热带西太平洋海洋......
...
本文通过对比国内两种典型的科学考察船舶管理现状,提出科考船规范化管理的措施。首先从宏观层面,研究了组织结构建设,提出有利于......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我国近海向远海发展的需求不断扩大、海洋开发活动和海洋调查任务急......
2005年4月2日,我国最先进的远洋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满载中国几代海洋人的梦想,从青岛团岛码头启航,开始执行我国首次横跨太平洋,大......
老龄船舶恢复性修理,主要以提高船舶的安全和使用性能为目的,恢复船舶的原有性能,使船舶的使用寿命延长。修理过程中对主机性能的恢复......
穿梭于南北极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将不再孤单。、我国新建极地考察破冰船计划于2013年建成,南北极科学考察后勤保障能力和科......
寂寞的海洋经常出没于澳大利亚港湾的"坦葛罗阿号"科学考察船,正横跨塔斯曼海域,向诺福克海岭驶去.研究人员要对这一带的海山海岭......
今年4月,我国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载着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圆满完成任务,凯旋而归。这是“雪龙”号历史上航行时间最长、跨越......
2008年5月22日,中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缓缓离开广州长洲码头,起航赴太平洋、印度洋执行中国大洋科学考察第20航次任务。......
法国建筑师雅克·鲁热里设计出一种名为“海洋空间站”的新型海洋科学考察船。与普通船不同,“海洋空间站”是“竖着”的船,大部......
7月20日,我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上海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起航,前往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这是我国首......
随着我国海洋科考战略的发展,作为海洋科考调查的重要载体,海洋科考船船队建设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及新产品不......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船舶动力定位系统,被逐渐广泛地应用在一些工程船和海洋调查船上。这些船舶在作业中对于保持船位的要......
近年来,我国科学专业调查船在我国及周边海域科学考察活动非常频繁,为保证船舶的安全航行,避免对科考船的正常作业造成干扰,现就科考船......
2012年7月2日,中国第5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出征。当日,中国第5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青岛市奥帆中心码头起航,前往北......
简单介绍了原科学考察船的主要要素,分析了改装方案的确定及实施,以及改装船的营运概况。......
蓝色经济需要海洋科技引领支撑,而海洋科技创新以海洋认知为前提。海洋认知能力的提升又依赖于海洋调查、观测、勘探的能力和水平,而......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船舶行业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已经生产出各种大型的科学考察船,利用这些科研考察船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
4月26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布入水中,“蛙人”解缆完毕。当日7时,“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向阳红09”科學考察船上离开,缓缓进入水......
中国大洋第19航次科学考察队的“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在西南印度洋脊发现了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确定了热液喷口位置.并在东南印度洋......
7月2日,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青岛市奥帆中心码头起航,奔赴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国家海洋局与青岛市人......
日前,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下水暨命名活动在广州举行。该新型科考船被命名为“实验6”号,预计明年投......
由嘉善威泰伟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研发成功的高科技产品——双腔型光电感应式自动电子雨量雪量计,经一年多时间的反复试验和改进,生产......
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于2007年12月5日14时20分到达南纬60度,顺利穿越西风带。位于南纬40度至......
<正> 2004年7月13日中午,“太阳号”科考船完成了中德合作项目“南海北部陆坡甲烷和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形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研究......
“科学”号海洋综合科学考察船是依托于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十二项大科学工程项目之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