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碳同位素相关论文
森林恢复与重建已成为亚热带红壤退化区提高土壤生态功能的重要举措,近几十年来在红壤退化区的植被恢复有机碳研究中取得了大量研......
在滇池双龙流域选取耕地、撂荒地、草地和林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分别取0~40 cm土壤样品,测定样品中的137Cs比活度及w(TN)、w(TP)、w(......
凋落物是森林土壤有机碳(SOC)形成、稳定和周转的重要影响因子。目前针对亚热带不同类型森林地上和地下凋落物对新SOC累积和老SOC......
针对我国温带干旱缺水区林水矛盾的问题,本文以六盘山区几种典型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在半湿润气候的香水河小流域和半干旱气候的叠叠......
分析了国内外有关森林碳吸收研究方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根据已有的Sap Flow(树干液流)研究积累, 结合稳定性碳同位素(13C)测定技......
对10个不同耕地生境中蚯蚓(Lumbricus terrestris)的稳定性碳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豫西洛阳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轮作模式和耕......
利用太湖地区26年水稻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分析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剖面有机碳分布和稳定性碳同位素自然丰度(δ13C)的影响,以......
对灵石山海拔157—842 m(分9个海拔梯度,分别记为A1—A9)的米槠林优势种叶片δ13C值的特征及其与属性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利用数码图像显微镜处理系统和稳定性碳同位素测定技术,对20世纪30-80年代不同年代不同植被区域内辽东栎叶片气孔密度及δ13C值的......
在济宁市采煤矿区中,选取充填复垦(M1)、非充填复垦(M2)和预复垦(M3)的地块研究土壤有机碳(SOC)和稳定性碳同位素(δ~(13)C)的空间......
通过对大规模灭鼠后的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大鵟、小型哺乳类以及雀形目鸟类肌肉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的测定发现,大鵟的肌肉稳定性......
植物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产生碳同位素分馏的最重要过程,也是碳同位素技术在生态学研究中应用的基础。在水资源极为匮乏的今天,推行节......
大气氮沉降对受氮限制的陆地生态系统碳截存/损耗的机理尚不清楚,尤其是对土壤有机碳(SOC)的输入、转化和输出过程的认识明显不足。本......
专性景天酸代谢(CAM)植物菠萝(Ananascom osus (L.) Merr.)的下数第5 到第35 位叶为材料,研究稳定性碳素同位素(δ13C)值,磷酸稀醇式丙酮酸(PEP)羧化酶和PEP羧激酶活性的变化。11 个不......
首次对灵石山不同海拔米槠林优势种叶片δ13C值以及叶片养分含量、SLA、LDMC等各叶属性特征不同优势种间、不同叶龄间、不同海拔梯......
植声:表1与图1只有20世纪30、50、70、80年代和2002年的叶片δ 13C值,没有说明每个年代共测定几个年份,结果也没有标准误及分析差......
在中国东北样带沿线的内蒙古草原地区采集了一些常见植物的叶片样品,并测定其δ~(13)C和δ~(15)N值,分析了其统计学特征以及对环境因子......
对稳定性碳同位素的原理作了介绍,进而分析了稳定性同位素分辨率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及近几十年稳定性碳同位素技术在C4植物水分......
借助1983—1993年间收集的历史样品,并通过移栽和浇水试验,研究纯粹的降水因子对大针茅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时间......
【目的】自然植被转变为农业用地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森林或草地转换为农田的面积逐年增加,但其对土壤有......
植物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产生碳同位素分馏的最重要过程 ,也是碳同位素技术在生态学研究中应用的基础。最初 ,碳同位素主要应用于光合......
土壤微生物参与很多重要的生态过程,如支配着有机物质分解和养分循环等,对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有重要意义。同时土壤微生物......
通过对中亚热带丘陵山区4种典型的土地利用方式(天然林以及由此转变而来的杉木人工林、板栗园和坡耕地)1 m深土壤剖面碳储量、δ13......
秆野螟属Ostrinia昆虫全球记录有21个种,在我国记录16个种,大多数种的寄主植物分布广泛,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寄主植......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应用于生态系统物质流动和食物链营养关系的研究方法 ,是基于生物体内天然存在的同位素比值与它们食物密切相关这......
分析研究了湖北建始龙骨洞和广西柳城巨猿洞8枚巨猿牙齿及9种伴生哺乳动物24枚牙齿的釉质稳定碳同位素比例,δ13C值(PDB)为-18.8‰......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是生态学的重要研究手段,该文将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应用于生态学开放实验教学,设计了基于稳定性同位素的有机质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