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际激波相关论文
日冕物质抛射(CME)是近地空间环境的主要扰动源,研究CME在日球层内的远距离传播演化过程对认识行星际空间天气现象和提高空间天气预......
地磁场的剧烈变化会在输电线路、中性点接地变压器和大地回路中产生强地磁感应电流(Geomagnetic Induced Currents,GICs),对地基技......
行星际激波是日地空间重要的等离子体和磁场结构,通常由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CME)或者快速太阳风驱动产生。CME传播......
行星际激波或太阳风中的间断面是引起地磁急始的源,而伴随激波或间断面增加的太阳风动压会触发全球大尺度的极光瞬间发射(又名激波......
对2000年7月14日(巴士底事件)与2003年10月28日的太阳质子事件进行了对比分析,尽管2003年10月28日太阳质子事件的峰值流量比巴士底......
本文利用GOES卫星观测的软X射线和太阳高能粒子的资料以及地磁资料分析了1989年3月13日超级磁暴的行星际源。结果表明,此次超级磁......
利用三维运动学模型模拟研究行星际激波与共转高速流(CHSS)的相互作用。通过改变模式输入条件中耀斑的强度及位置,研究相互作用对CHS......
2004年11月9日WIND飞船探测到一个典型的行星际激波.激波前行星际磁场为持续约50 min的弱南向磁场,越过激波面,磁场发生北向偏转且......
在一维太阳风磁流体(MHD)数值模拟中,应用时空守恒元和解元(Conservation Element/SolutionElement,CE/SE)方法,建立了一个行星际激波......
本文利用低高度极轨卫星NOAA/POES的观测数据,对2003年Hallowe’en磁暴期间新质子带的形成和损失机制做了细致的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
磁暴急始(SSC)是强烈太阳风动压或行星际激波与磁层相互作用的结果.通常SSC事件的上升时间在4~10 min,我们把上升时间超过15 min的SSC......
行星际激波与地球磁层相互作用通常会导致日侧极光活动增强,随后沿着极光卵的晨昏两侧向夜侧扩展的激波极光.行星际激波也可能直接......
利用1972-1982年IMP-8飞船的太阳风观测资料和相应地磁活动性指数Dst和AE,研究了43个南向行星际磁场事件期间太阳风和磁层的耦合问......
本文就地球电离层对行星际激波的动力学响应进行三维全球数值模拟研究.背景行星际磁场为螺旋场,南北分量为零;初始电离层由Ⅰ区场向电......
基于2.5维理想磁流体力学(Magnetohydrodynamic,MHD)方程组分析了行星际激波在日球层子午面内的传播过程及其相应的地磁效应.日球层电流......
磁层中的超低频(ULF)波动在太阳凤和磁层之间的能量输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ULF波动主要发生在内磁层,且内磁层中ULF波动影响粒子......
太阳风-磁层-电离层组成了地球空间的一个复杂的耦合体系,基于不同行星际条件或地磁条件下,等离子体层和电离层间物质输运机制仍未......
本文开展太阳风—磁层—电离层系统的全球磁流体力学(MHD)数值模拟研究,依次分析电离层处理、定态磁层结构、行星际(IP)激波对磁层......
太阳瞬变活动如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CME)和射电爆发等,以及冕洞太阳风高速流是空间天气的主要驱动源,是造成行星际扰动及相应......
选取第23太阳活动周(1997--2006年)期间542例由太阳爆发活动驱动的行星际激波事件,分析确定了太阳源头和行星际空间中影响行星际激波......
利用超级双子极光雷达网(super Dual Aurora Radar Network,SuperDARN)高频雷达、北半球IMAGE地磁台链以及南极中山站的极光观测数据......
考虑了激波爆发源角宽度、能量、驱动时间、激波速度及其与背景太阳风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流体力学扰动方程建立起一个激波扰动传......
行星际激波作为日地空间环境中传输能量的重要载体,与热层的相互作用可以对热层的空间环境产生剧烈影响,借助FPI设备观测的低热层中......
行星际激波是导致地球磁层一电离层系统发生扰动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可以通过对磁层一电离层系统电流体系的改变来影响地磁变化.本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