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帝陵相关论文
一、西汉帝陵研究历史简述西汉自高祖刘邦公元前206年称帝到公元8年王莽篡汉,共历高祖、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
2001—2005年,受陕西省文物事业管理局的委托,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咸阳原上的8座西汉帝陵进行了大规模的钻探调查,取得了一些新......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通过的《西安宣言——保护历史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地区的环境》强调在保护文化遗产本体的同时,要比......
秦始皇陵作为中国第一个封建帝王的陵墓,在中国古代陵寝制度上,它不但继承了先秦时期王陵的营造制度,而且开创了以后封建帝王陵寝......
<正>外藏是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发展过程中晚于实践而出现的葬制名词,它是相对陵墓墓室(正藏)而言较晚出现的一种陵寝制度因素[1]。外......
帝陵是秦汉历史、考古研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最能反映当时社会各方面状况的宝贵资料,因为当时墓葬奉行“事死如事生”的......
众所周知,西汉十一帝驾崩之后皆安葬于京都长安近郊的黄土台塬之上,主要分为两大陵区:一为自汉长安城正北方向(渭河北岸)往西延伸......
阳陵是西汉第四位皇帝景帝刘启和王皇后“同茔异穴”合葬之陵园,位于咸阳原东端,是咸阳原上九座西汉帝陵中最东端的一座,地跨咸阳......
基于对文化景观基本要素及其类型与特征的理解,不同于以往对文化遗产墓葬本体之研究,本文探寻西汉帝陵营建的自然环境基底、人与自......
<正> 考古钻探和发掘证明,不仅战国时代的秦公墓和秦始皇陵都是坐西朝东的,而且大部分秦国平民的墓葬也是向东的。秦墓东向是秦人......
位于关中地区的十一座西汉帝陵,在位置和布局上是否有规律,一直引来人们不断的争论,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其陵寝兴建必然符合当时社......
西汉帝陵是我国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4月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西汉帝陵遗址区范围内尚存大量的村落,遗址区村......
<正> 秦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虽然仅仅存在了十五年,但其创立的各种典章制度多为后代所继承。西汉礼仪制度“大抵皆袭秦故......
目前,西汉帝陵遗产保护与地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呈现出加剧态势,根本原因就在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遗产的当代价值缺乏真正的认......
在西安和咸阳加快城市一体化进程的情况下,西汉帝陵大遗址应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和利用。构想将其分成6个区,分别展示不同的古迹;在重......
本文在相关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以历史地理学的视角来研究关于西汉帝陵的若干问题,具体探讨了西汉......
阳陵的考古资料及相关文献记载表明,西汉王朝是汉景帝阳陵的建设模本,阳陵模仿现实中的西汉帝国建设而成。西汉诸帝陵大都采用"阳......
都市农业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早在19世纪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就包含了都市农业的初步想法,现在世界各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市农业往往......
位于陕西咸阳的西汉十一帝陵,是我国封建社会帝王陵墓建造模式的重要代表之一,无论是在历史、文化、艺术、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
关中渭北西汉帝陵是彰显华夏文明的重要承载地之一,享有“中国金字塔群”之美誉,保护和传承其蕴含的文化价值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近......
西汉长安的近畿空间设计,是以“十五”及其衍生数据为模数,建构成具有内在尺度秩序的严整格局。其表现出的环形规划方式与山川形势......
陕西关中地区借着“西咸一体化”的发展机遇,围绕秦、汉、唐三个时期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西汉帝陵作为汉文化的重要......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依据风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和测算方法,分别测算了五陵塬西汉帝陵风光带的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生态环境承......
从历史地理和环境变迁的视角考察渭北西汉帝陵的营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西汉在渭北营建了9座帝陵及5个陵邑,改变......
利用RUSLE土壤侵蚀模型,定量估算了2000a来西汉康陵的封土土壤侵蚀量。结果表明,2000a来帝陵土壤侵蚀约123563.63t,约占帝陵封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