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文理论相关论文
和其他古代文评著作一样,宋代四六话著作涉及和讨论了宋代骈文理论的诸多方面。本文从四六话所反映的宋人骈文史观的各方面展开......
民国时期出现了关于骈文作法的研究。这些研究的出现,既与现代教育的发展有关,也与当时社会发展状况有关,还和西方文化的入侵有关......
《清代骈文理论研究》(吕双伟著)于2011年8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导论;第一章,晚明六朝文的兴起和四六选......
上海图书馆馆藏稿本《仰萧楼文话》为晚清张星鉴遗稿.张氏此书既以相当篇幅援引展示了阮元“文言说”理论,同时又突破阮说的局限,......
受文以载道、骈文失语传统和清初政治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清初骈文创作和理论发展处于低潮。其中,康熙时期的骈文理论代表了清代前期的......
清代孙梅的《四六丛话》是中国古代骈文理论批评发展史上的集大成之作,对它的研究,从它刚刚成书之时,就已经开始了。自清代乾嘉之......
作为最早的骈文理论著作 ,《文心雕龙·丽辞》对骈文的产生、骈文的特点、骈文早期的发展都进行了一定的描述 ,并对骈散的问题提出......
"潜气内转"这一概念始于三国繁钦《与魏文帝笺》,原是形容声乐的运气技巧,唐宋词及明清戏曲演唱中的啭喉与此密切相关。清代学者开......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正>骈文是在中国单音字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特殊文体,在语句的长度、意义和音韵等方面均能达成相反或相同的对称,具有强烈而鲜明的民......
齐梁时代.骈文创作风盛,但还没有一种普遍遵守的写作规范。作为骈语高手的理论家。而且又怀有“正文救弊”、指导时人写作的明确目的......
清代是骈文发展史上的繁荣时代,近百年对于清代骈文研究主要是在民国时期和1980年以后。主要研究方面有:对典型的骈文作家作品风格......
北宋王铚《四六话》,是中国骈文批评史上第一部以四六为专门对象的文话。该书以随笔杂记的形式,品鉴了以表、启为代表的宋四六文,......
清代以前的骈文文论基本上是辞章之论,到了清代才从骈散合一,开始跳出传统的骈散对立,寻求调和。而气韵说正是骈散合一说的理论支......
姚燮(1805—1864),字梅伯,号野桥、大梅山民、复庄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市镇海区)人,是清代道咸时期在东南一带享有盛名的文士。现今学界......
李商隐是晚唐一位重要作家,他的各体文学作品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作为中国文学所特有的艺术美文,骈文在六朝......
明清之际惨烈的社会转型,惊醒了当时的学界,催生了由空转实的学术转型。当时的学术取向,由空疏玄虚的"宋学",首先转向经世致用之学......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在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领域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这一命题,对我们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研究骈文理论的创新......
孙德谦是清末民初时期重要的骈文理论家,其骈文理论著作《六朝丽指》,在继承前人骈文理论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在书中,孙德谦提......
李兆洛享有通儒之称,既是阳湖派的代表,也是常州骈文派的柱石,又是道咸经世学风的倡导者。李兆洛在文学理论与批评方面最重要的贡......
<正>由中国骈文学会(筹)、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筹)主办,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第三届骈文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9月21-22日在兰......
<正>清代骈文,以晚明四六兴起为契机,以清代特殊的文化、学术环境为依托,以末代封建王朝文化总结为关捩,取得了巨大成就。因此,刘......
随着嘉道不拘骈散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岭南壮族文人郑献甫也提出了自己骈散融合的骈文理论。在骈散关系问题上,他提出骈散无优劣下......
骈文古为显学,自六朝而至清末民国,绵延悠远。其后因其形式质素及受到庸俗社会学的影响,问津者寥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研究才逐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