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拟对我国广西省同时携带tet(X4)和mcr-1的大肠杆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菌株特征分析。[方法]对2017年8月采集于广西省4个猪场共计362个样品进行分离,使用含替加环素(2mg/L)和黏菌素(2mg/L)的麦康凯琼脂板筛选不敏感菌株,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对细菌种属进行鉴定,借助PCR对tet(X4)和mcr-1基因进行筛查。使用琼脂稀释法和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而后通过PFGE、接合转移、S1-PFGE及Southern杂交、全基因组测序(WGS)等技术对其亲缘关系、质粒结构、传播机制和基因遗传环境进行分析。[结果]本实验分离到4株同时携带tet(X4)和mcr-1基因的ST1196型大肠杆菌,其PFGE为同一谱型。MIC结果显示,4株菌株对头孢噻肟、磺胺甲噁唑/二甲氧苄啶、氟苯尼考、黏菌素呈现耐药表型,并对四环素类药物高度耐药,其中对替加环素,eravacycline和omadacycline的MIC值分别为8 mg/L、4 mg/L和16 mg/L。接合转移结果显示,有三株菌的tet(X4)基因成功接合转移至大肠杆菌C600,而mcr-1基因均成功转移。大肠杆菌G3X16-2的全基因组测序结合S1-PFGE及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tet(X4)位于大小为140.0 kb的IncF型质粒上(pG3X16-2-p2),mcr-1基因位于一个大小为265.6 kb的IncHI2型质粒上(pG3X16-2-p1)。其中,pG3X16-2-p2上含有4个串联重复ISCR2-catD-tet(X4)-ISCR2的基因结构,tet(X4)基因两侧均含有一个同向的ISCR2插入序列。[结论]同时携带了tet(X4)和mcr-1的大肠杆菌能够对替加环素和黏菌素这两种重要药物产生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tet(X4)基因易通过质粒接合的方式进行水平传播。插入序列ISCR2与tet(X4)的传播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