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番茄果实质量是影响番茄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番茄果实质量由多基因控制,属于数量性状。迄今为止报道的控制番茄果实质量的位点很多,至少有28个可以在不同的研究中被重复鉴定出来,但是只有Fw2.2、Fw3.2、Fw11.3、Fas和lc等5个位点被克隆,这些工作还难以完整地解释番茄果实质量形成的分子机理。精细定位和克隆更多控制果实质量的基因,不仅有利于理解其形成的分子机理,而且可以为分子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本实验室前期采用192份番茄材料进行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番茄4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一个新的控制番茄果实质量的QTL。为了验证该QTL,并进行精细定位,本研究中选取关联作图群体中的3个品种‘OH88119’、‘OH9242’和‘Black Cherry’开展工作。OH88119和OH9242是两个加工番茄品种,果实质量分别为48.3和73.7 g,Black Cherry为樱桃番茄,果实质量为18.6 g。分别以OH88119和OH9242为母本,Black Cherry为父本构建F2分离群体。2012年秋季种植了503株OH88119与BlackCherry杂交的F2群体(群体A),2013年春季种植了752株OH88119与BlackCherry杂交的F2群体(群体B)和276株OH9242与Black Cherry杂交的F2群体(群体C),以单株为单位称果实质量,并计算单果质量。同时采用4号染色体上的19个标记对所有F2个体进行基因型分析。对3个F2群体中的单株单果质量的频次进行分析,并构建频次分布图,结果显示,果实质量在3个F2群体中都呈现正态分布,表明BlackCherry与OH88119和OH9242之间的单果质量差异由多基因控制,与己有的研究结果一致。利用4号染色体上的19个标记对群体B中的每个个体进行基因型分析,构建遗传连锁图谱,获得了一个覆盖19.9 cM的连锁图,标记间最大距离为6.3 cM,最小距离为0 cM。该连锁图对应的番茄基因组(SL3.0)物理距离为3.84Mb,根据最新的基因注释(ITAG3.20),该区域共有189个编码基因。QTL作图分析显示,LOD峰值出现在两个标记Sli2377和Sli2387之间,群体B和群体C中的LOD峰值也出现在相同的区域,据此推断,这个控制果实质量的新QTL在3.69 Mb区间内,包含171个基因,其中有20多个基因参与果实发育、糖分转移和能量代谢,并有多个基因编码Cytochrome P450,这些基因都可能是该位点的候选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