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中山的革命伴侣宋庆龄,她敬仰孙中山,追随孙中山,捍卫孙中山,在中华儿女纪念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百年之际,人们同样怀念着她。在宋庆龄文集中,专论孙中山的篇幅不多。诚然,在有限的文稿里,她以真诚的情感、朴素的语言解读孙中山,字里行间洋溢那求真精神,实令人钦佩,值得今人学习和继承。忠于本意的解读宋庆龄在《展望战后》强调,"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民族的共同纲领",并对三民主义进行完全合乎孙中山本意解读:"孙中山的头两个主义是实现民族独立和实行民主,第三个主义即民生主义,是谋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其"目标","是建立一个三民主义的共和国,一个根据民主的原则治理、注重人民生计的新式的独立国家";"由人民通过他们选举的代表实行直接治理";"土地应属于耕者";"国家统制资源、铁路和公用事业",对私人企业"鼓励它们在满足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原则下经营其企业"。不溢美的评价在多次纪念孙中山诞辰的大会讲话里,宋庆龄对孙中山的评价,平实而从不溢美。她给孙中山的定位是,"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的儿子","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家"。她如实地概括孙中山一生的业绩:"他为了使中国解脱封建迷信的蒙蔽、经济落后和帝国主义的束缚,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他对人民革命事业的忘我的忠诚";"他的名字和成就,在我们迈步前进去完成他生前未及完成的事业的时候,成为鼓舞全国人民的力量"。对其思想的矛盾性,宋庆龄在回忆与解读时,坦然地正视而不回避。真诚的拥护与忠诚的捍卫宋庆龄因仰慕孙中山,而与他结为革命伴侣,拥护他;更因在他逝后有人叛离,为完成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而坚定地、忠诚地捍卫。大革命时代,当国民党内出现违背"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之时,她挺身而出,发表声明,表示抗议。抗战时期,直面"抗日先剿共"的逆流,她疾呼"实行孙中山的遗嘱","执行他的三大基本政策"。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她欣慰地说,"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时代呼吁真诚、真实、真言的求真精神。宋庆龄的求真精神,乃时代的需要。求真精神,乃为疗治当今社会因"逐利"而浮躁与不诚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