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皮肤涂抹CM软膏90 d毒性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实验设6组,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赋型剂组涂抹凡士林;破损皮肤涂抹CM软膏0.12%,0.6%和1.2%;完整皮肤高剂量组涂抹1.2%CM软膏;每组动物30只,雌雄各半。1.2 g/只供试品均匀涂在6 cm×5 cm脱毛区(约占体表面积的10%)。每日1次,每周给药6 d,停药1 d,连续90 d。给药4 h后用软纸擦去残留的受试物或赋型剂。检测指标包括动物一般状况、体重、摄食量、血液常规、血清生化、尿液指标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等。结果低、中、高剂量组动物给药处皮肤发红,出现不同程度的染色。在给药期和恢复期第1周,高剂量组雌鼠的体重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给药期CM软膏低、中、高剂量组雄鼠体重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恢复期前2周高剂量组动物体重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实验期间,中、高剂量组的动物摄食量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升高并且差异显著。给药结束时,给药组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动物白细胞、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组间有量效关系,高剂量组有统计学差异。雌鼠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高剂量组差异显著。骨髓分类计数结果显示给药组动物中性粒细胞数升高,中幼红细胞数和晚幼红细胞数减少,粒系细胞与红系细胞比值升高,淋巴细胞数减少,各剂量组间有量效关系,中高剂量组有统计学差异。生化指标中给药组动物白蛋白、总胆固醇降低,中高剂量组差异显著;总胆红素、甘油三酯有降低趋势,碱性磷酸酶升高,停药后可恢复。其他血液学指标、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实验期间,各剂量组尿液指标、凝血指标、血清电解质均未见任何与供试品有关的改变。给药结束时,与完整皮肤、破损皮肤赋型剂组动物相比,破损皮肤低、中、高剂量组和完整皮肤高剂量组动物给药局部皮肤、脾、骨髓、及给药局部淋巴结可见与给药相关的病理改变;恢复期结束,上述脏器病变均恢复正常。给药组动物给药局部皮肤可见不同程度的皮肤刺激性反应,脾、骨髓出现粒系增生,考虑为药物涂抹局部引起皮肤刺激性而出现的继发感染;给药局部淋巴结肿大,考虑为机体清除外源性异物出现淋巴细胞增生,上述反应是机体出现的适应性反应,而非药物毒性。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发现,CM软膏给药局部皮肤有轻微至轻度可逆刺激反应,可引起动物体重降低,血细胞发生变化,恢复期停药后均可恢复正常。1.2%CM软膏受试物的最大耐受剂量为1.2 g/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