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山地森林和草甸生态系统土壤碳氮动态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xiao032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秦岭地区既是气候的转换区域,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本研究通过室内控制实验,研究秦岭地区不同森林和草甸生态系统土壤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对不同温度的响应以及气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鉴于低温条件对山地生态系统分布格局的重要性,本文对该地区主要生态系统(松树林、栎树林和草甸)的土壤碳排放以及对应的土壤碳氮动态和土壤氮转化进行研究,探讨了野外条件下的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和溶解性无机氮的季节和剖面变化以及相关的土壤特性。利用开顶箱(Open-top chambers,OTC)模拟增温和利用减雨架模拟减雨,本实验设置对照、增温、减雨和增温与减雨交互四种处理,研究了增温和降水减少对不同季节和不同土层深度土壤的碳氮动态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选择三种培养温度(8°C、18°C和28°C),研究了山地森林和草甸生态系统土壤二氧化碳(CO2)和氧化亚氮(N2O)排放对不同温度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土壤CO2的排放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其中栎树林土壤CO2的排放量最高,其次为松树林和草甸。土壤N2O排放在三种生态系统间无显著性差异。CO2和N2O的温度敏感性表现为森林大于草甸。三种生态系统CO2和N2O排放的温度敏感系数(Q10)值的范围分别为1.07-2.25和0.82-1.22。研究表明,土壤CO2和N2O的排放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此外,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特性对CO2和N2O的排放在不同温度水平具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紫外吸光度(SUVA)以及硝态氮是CO2排放的重要控制因子,而铵态氮和pH值是N2O排放的主要控制因子。实验结果显示,三种生态系统土壤CO2排放对温度的敏感性高于N2O,表明该地区土壤CO2和N2O排放对全球变暖具有不同的响应。本研究对主要温室气体(CO2和N2O)以及土壤特性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温度对土壤碳通量和氮转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关于低温条件下,气候转换区复合山地森林和草甸生态系统的碳释放和氮转化的研究尚较少。通过培养实验对松树林、栎树林和草甸三种生态系统的土壤碳通量和氮转化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和土壤的芳香性物质含量随土壤碳矿化的变化而变化。森林和草甸表现为甲烷(CH4)吸收,表明该地区在低温条件下可能是大气CH4的弱的碳汇。不同生态系统的ch4吸收量无显著性差异,co2排放量表现为森林高于草甸,其中栎树林高于松树林。研究发现在有氧条件下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co2和ch4之间具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每个生态系统土壤的氮矿化和硝化速率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研究显示,森林对土壤氮动态的影响大于草甸,并且松树林具有更高的土壤氮转化速率。土壤碳(co2和ch4)通量速率与土壤doc、铵态氮和硝态氮之间具有弱的相关性。本研究表明,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可溶性无机氮对土壤co2和ch4具有一定的促进或抑制效应。(3)植被类型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不同森林(松树林和栎树林)和草甸生态系统的溶解性有机碳和无机氮的研究,我们发现三种生态系统的doc和溶解性无机氮(包括铵态氮和硝态氮)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而且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每个生态系统两个土层之间的doc浓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在生长季不同土层的doc和溶解性无机氮浓度均是草甸高于森林,且松树林高于栎树林。此外,松树林中的土壤有机碳(soc)和总氮(tn)含量以及ph值高于草甸和栎树林。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碳氮比则是草甸最低,松树林最高。土壤表层温度和土壤含水量与土壤doc和溶解性无机氮之间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研究显示,土壤soc、tn和c/n(soc/tn)是控制doc和溶解性无机氮浓度的主要因子,且土壤ph值与doc浓度之间也具有显著的负相关(p<0.01)。土壤doc与溶解性无机氮浓度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p<0.01)。(4)增温与降雨减少对土壤doc和溶解性无机氮(din)含量的影响均随季节发生不同的变化,而且土壤doc和din含量的最高值均出现在草甸,栎树林土壤出现最低值。其中,不同森林和草甸0-10cm土层的土壤doc含量变化范围为471.53-731.48mg/kg,10-20cm土层的土壤doc含量变化范围为435.92-694.94mg/kg。对于土壤din而言,不同植被类型0-10cm和10-20cm土壤din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2.79-55.30mg/kg和13.29-34.71mg/kg。土壤doc和din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增温和减雨对不同植被类型土壤soc和tn的影响随季节和土壤剖面的变化也有所不同。经分析,增温与减雨各处理下土壤doc与din、土壤含水量、地表温度和tn的相关性显著(p<0.05),土壤doc与soc和ph值的相关性不显著。(5)三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具有一定的季节变化趋势,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对照条件下,两种森林类型土壤mbc含量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增温与对照条件下草甸土壤mbc含量不同季节的变化为春季>夏季>秋季。增温条件下,松树林土壤mbc含量的季节变化为夏季最高,秋季最低;而栎树林土壤mbc含量的季节变化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增温与对照两种处理下,不同植被类型和土壤深度的土壤mbc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森林和草甸土壤微生物量碳的总体表现为草甸最高,其次为松树林和栎树林。相关分析显示,土壤DOC、SOC、DIN、TN以及土壤温度和含水量与土壤MBC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C/N比和pH值与其呈负相关性,说明土壤MBC含量的变化受土壤特性的影响较为明显。
其他文献
在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中应用数字技术,其主要是改进电气自动化操控系统,并以此实现工业电气自动化区域的实用性与方便性,而且对于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中工作效率的改善与提高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对书目数据的质量把握不够,尤其是在同书异号的问题上较为突出。由于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图书分类存在问题,而铸造专业的图书排列也受到影响。本文将以铸造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文章写作,深入探讨了写作理论与实用技巧,而且就文与道的关系提出了各种命题,总体上表现出文道兼美的追求,以“文之为用,其大矣哉”说明文章的价值;文章的内
干燥综合征(简称SS)的治疗一直以来都是临床上的难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目前人们还未能明确其根本病因及病理机制,在这个不确定的领域,中西医发挥着各自特长。近年来中医药
茶叶是我国传统消费的具有资源优势、文化底蕴的特色农产品,也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出口农产品,但是茶叶农药残留超标的现象严重制约我国茶叶的出口。有机磷农
依据文献记载和临床经验体会,系统总结了脉象对人类心理及心理疾患的诊断作用。指出通过脉象可以判定人们的个性、心理经历和心理状态,预测个体心理疾患的易患性。
本文在高职阶段AB级考试的基础上,分析其当前发展现状,以及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积极与消极影响,之后在AB级考试的背景之下,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优化的相关措施进行探
高血压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祖国医学认为该病归属为中医"眩晕"、"头痛"、"肝风"、"厥证"等范畴。其发生的病机归纳起来不外风火痰虚瘀5个方面,而这5个方面无不
中国逐年递增的有着低龄化、恶性化、网络化趋势的青少年校园暴力已成为了中国十大教育热点问题之一,也是"两会"讨论的重点话题之一,中国青少年校园暴力问题已经正式上升到了
目的通过社区团队模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6个月综合健康管理,评价其效果,探寻有效的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模式。方法随机选取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1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