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2014年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优先发展,2016年《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指出:"完善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及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格局"目标。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已明确指出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建设发展的价值导向、目标及政府、市场、社会、居民等主体供给的治理逻辑。因此,基于国家体育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背景,借助多主体治理逻辑演绎分析框架,研究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建设发展中多主体协同供给治理宏观层面的制度规划与微观层面的行动路径,解读政府、市场、社区体育组织的多重治理逻辑关系及效果,为建构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多主体协同治理模式寻求实践突破点与基础保障。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与实地调研法。研究结果:1)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多重治理逻辑与行为主要包括基于普惠性、均等化为供给目标的行政型政府逻辑;基于共生共在性、利益最大化为供给起点的经济型市场逻辑;以公民健身权利、文化需求为基点的民主型社区体育组织逻辑。2)多元供给主体间的治理逻辑关系及效果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治理中,政府-市场-社区体育组织三大基本治理主体,彼此之间形成了多重委托-代理关系,彼此的关系决定了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治理模式。三者间的逻辑关系与博弈作用不同程度影响着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治理格局。但供给治理过程中面临着官僚体制依赖下的独立性侵蚀与治理效率低下问题;竞争协同机制缺失下的供需脱节与权责模糊窘境;联合性协调机制缺失下的公共伦理缺失,迭绎循环困厄。3)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多主体协同供给治理模式的理性选择a)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多主体协同供给治理模式的生成逻辑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多主体协同供给治理模式是当代社会深刻变革、健身服务文化需求多层次、多样化及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的逻辑结果。该模式体现了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主体的多元化,服务目标的一体化与服务过程的协作化特征。b)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多主体协同供给治理模式要素及特征(1)多主体协同供给治理模式治理要素构建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多主体协同供给治理模式的首要任务就是合理安排最基本的治理要素,必须以公共理性为轴线进行相关治理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步骤的计划行为。主要包括:治理主体、治理规则、治理事项、治理机制。(2)多主体协同供给治理模式特征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多主体协同供给治理模式的特征主要包括:公共理性、主体多元化、行动协调性、持续互动性。c)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多主体协同供给治理模式的制度创新良好的制度是实现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多主体供给协同治理模式成功的载体、关键与保障,而创新又是实现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多主体供给协同治理持久健康发展的灵魂。鉴于充分发挥多主体供给协同治理模式的效能与决定该治理模式的最终成效的因素,在公共理性前提下,以影响该模式治理效应的关键变量—参与程度、民主、适度、责任为基本要素做相应的制度创新。保持参与是协同治理的基础,民主是协同治理的核心理念,适度是协同治理的安全阀门,责任是协同治理效能的体现。d)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多主体协同供给治理模式的运行机理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多主体协同供给治理模式中,居民的健身文化需求是该模式的逻辑基础、动力源泉、核心价值诉求。以公共理性为轴线,"参与、民主、适度、责任"为运行规则,健全制度为保障。其运行机理主要表现在:以自由平等参与为基础的协同互动,协商民主理念为核心的价值取向,以适度协调为保障的协同行动,以权力分享为中心的责任重构。研究结论: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治理是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社区公民等多主体协同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基本问题。传统科层制模式下,信息的高度不对称、公共理性的缺失,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治理体系中多主体形成了非合作博弈关系,并带来官僚体制依赖下独立性侵蚀与治理效率低、竞争协同机制缺失下供需脱节与权责模糊、联合性协调机制缺失下公共伦理缺失、迭绎循环的困境。立足政府、市场、社区体育组织等主体的行动逻辑及关系,以公共理性为引导构建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多主体协同供给治理模式,参与程度、民主、适度、责任为基本要素做相应的制度创新。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与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治理的高效性、持久性,实现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共建共治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