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对LPS所致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的影响,研究呼吸机所致大鼠肺损伤的发生机制以及谷氨酰胺的防护作用。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实施麻醉和气管切开后,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5mg/kg,接小动物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A组实施小潮气量通气(VT=8ml/kg),呼吸频率40次/分;B组实施大潮气量通气(VT=40ml/kg),呼吸频率20次/分;C组呼吸机设置与B组相同,通气前1h静脉注入谷氨酰胺干预。通气开始后每小时行1次动脉血气分析。通气4h后颈动脉放血处死大鼠。测定全肺湿重,并计算肺系数(肺湿重/体重×100)。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蛋白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细胞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CINC-1)水平、肺组织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观察3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B组大鼠PaO2值、肺组织SOD水平较A组显著下降:肺系数、BALF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蛋白含量、TNF-α、IL-6、CINC-1水平、肺组织MPO水平较A组显著增高;C组大鼠PaO2值、肺组织SOD水平较B组显著升高,肺系数、BALF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蛋白含量、TNF-α、IL-6、CINC-1水平、肺组织MPO水平较B组显著下降。A组大鼠肺泡壁充血、增厚,肺泡壁和肺间质内可见较多中性粒细胞的浸润,肺泡结构尚完整:B组大鼠除肺泡壁充血、增厚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外,可见明显的毛细血管扩张,肺泡腔扩大,肺泡结构破坏:C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较B组减轻。结论大鼠VILI的形成机制中,既有机械性损伤,也有炎症反应增强和氧化-抗氧化失衡导致的生物性损伤。在已有肺损伤的基础上行大潮气量机械通气,更易导致VILI的发生。谷氨酰胺可能通过诱导热休克蛋白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提高肺组织抗氧化能力等多种途径,减轻肺组织生物性损伤的程度,对呼吸机所致大鼠肺损伤模型起到防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