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苏珊·朗格对艺术中情感的定义为主线,对肖像画的构成因素的探究以及对肖像发展史的追述,并适度讨论了当下的肖像画发展状态,试图阐释出绘画艺术创作中,艺术家的内心情感是否是有外在形式的,例如造型、画面感。而这种形式又是否有明显的符号与之相衬,例如色彩。在得出,“艺术就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流露”这个结论后。我又将这个唯心主义的观点带到了艺术发展史上进行了检验,却也得出了画家的情感也是要在对客观事物高度再现过程中完成的。一幅好的绘画之所以能够吸引观者的注意,是因为它再现了画家眼中的真实,肖像画的发展也是如此。尽管各个流派的艺术表现形式不相同,但都把对“人”的本身以及人的精神状态的研究和艺术家主观情感的表现,寄寓于肖像画艺术的创作之中,而各个艺术流派几个世纪以来对艺术表现形式及风格的探求,也都是围绕着如何能更好地再现生活实际和表现个人对社会,以及人的精神境界这一主题,创造了极具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油画肖像艺术这座艺术宝库。最后,我携着这样的观点带入到我的毕业创作中,本次的毕业创作是一系列的肖像作品,以生活中的朋友们为对象。希望通过我的画笔描绘他们的开心,他们的呆滞,他们的愤怒,他们的失落等瞬间,再现我们共同经历的感动时刻,同时表现出我对油画创作的认知——对客观生活的再现与主观情感的表达。此次创作的创新点有两点:一是抛弃大幅带有场景性的人物描绘,以组合排列的形式出现。二是多枚单独的小幅肖像画之间的构图形式不重复,画面的完整性不再是绘画的主旨。而在此次创作中要解决的一大难点——创作每一张小肖像画时,同时要兼顾到与其余多幅画面的整体性,对绘画的把握和控制力要求更强。通过此次对整个创作的经历,使得我对油画语言的认知得到了进一步升华,不仅得到了技法的演练与突破,得到了颇多的创作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