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原型批评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qzgx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爱米丽的经典形象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究其原因是因为在这个人物形象中有着说不尽的故事和深刻内涵。笔者认为,《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人和物的形象分别对应着欧洲宗教和民间文学尤其是骑士文学中的各个“原型”,因此以“骑士神话”的各种原型来分析这篇小说可以获得与众不同的新鲜视角。笔者又在论文中指出,《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又不仅仅限于对骑士文学的借用,而更是对骑士文学主题和叙事模式在现代社会文本情境下的戏仿与反讽。《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正是通过对骑士文学中所宣扬的骑士精神和典雅爱情等核心价值的颠覆和消解,揭露了现代社会中崇高理想及意义的缺失,古代高贵精神的衰败及没落,以达到警醒世人的作用。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总述了该论文研究的目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意义并对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该短篇小说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二部分具体分析了《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对于骑士文学中各种原型的运用。第三部分则重点分析了《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对于两希文学和骑士文学等原型及要素的借用和戏仿,尤其是对“骑士——公主”模式,即“英雄救美”的拯救主题,骑士精神及典雅爱情的颠覆。最后,作者对该论文进行了总结。本研究试图填补国内外对于《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原型分析及戏仿题旨分析的空白,拓宽该小说的审美方向,以使我们对这篇短篇小说的认识更为完整全面。
其他文献
数字用于表示数目是所有语言中共有的现象。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数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青睐。但一直以来,人们对数字的研究多集中
学习动机是二语习得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关键因素,学者们对它的研究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研究层面涉及社会心理学角度(如Gardner和Lambert,1972;高一红,200
伊恩·麦克尤恩被认为是英国当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自1976年处女作《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获得毛姆奖后,其作品在广大读者和评论界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麦克尤恩的作品风
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研究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此前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中国,对于少数民族语言态度和语言使用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扩
2009年4月19日上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主办,湖南省政协书画室协办的“渊源与流变——简帛书法研究展”在湖南省博物馆隆重开幕。中国书法院副院长李胜洪,研究员石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