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网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末班车时刻表衔接优化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9次 | 上传用户:royce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理的末班车时刻表不仅直接反映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服务质量,而且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由线到网的快速发展过程,对末班车时刻表的衔接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科学有效地安排各线路方向末班车在各站的到发时序,成为末班车运行计划制定的关键问题。为充分满足乘客和运营单位的不同需求,提高末班车时刻表优化方法的实用性,本文对成网条件下的城市轨道交通末班车时刻表衔接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具体如下:(1)阐述了现有末班车时刻表的编制方法,分析了末班车运行特性及该时段换乘客流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现有末班车时刻表的衔接状况进行了总结分析,从主要换乘方向确定方法和时刻表编制方法两方面提出了存在的问题。(2)在对换乘方向冲突关系做出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改进的“节点介数”和“换乘客流量”两个指标加权求和衡量换乘方向相对重要度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以“乘客总体换乘不满意度最小”、“换乘成功的乘客数量最多”和“各线路方向末班车结束运营时间最早”为目标的确定环境下的末班车时刻表衔接优化模型,针对模型特点设计了更加适合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的NSGA-Ⅱ算法,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算法的有效性。(3)在确定环境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换乘走行时间”这一随机变量,建立了包含随机机会约束的末班车时刻表衔接优化模型,并对确定性等价形式转化法和混合智能算法这两种求解随机机会约束模型的常用方法进行了设计。(4)以北京地铁路网拓扑结构和实际客流数据为基础,分别对成网条件下,确定环境和随机环境的末班车时刻表衔接优化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与现状末班车时刻表相比,确定环境下的优化结果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其中,“乘客总体换乘不满意度”降低了14%,“换乘成功的乘客数量”提高了6%,“各线路方向末班车结束运营时间”提早了57%。此外,随机环境下的优化模型也得到了较好的优化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由此,证明了本文提出的确定环境、随机环境优化模型及相应的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沟通与交流越来越密切,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和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如火如荼,地铁、轻轨、现代有轨电车等的
随着公路沥青路面的不断建成和投入使用,在环境因素、气候条件、结构设计、交通量、车辆超载等因素的影响下,沥青路面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类早期病害,如何采取经济、高效、合
本文讨论的距离亮度增益调制三维成像系统是一种先进的三维成像系统,可以用于飞行器对地面目标进行实时三维成像观测,以及对三维地形信息进行连续的获取和识别,可广泛应用于
交通流的研究是交通仿真和控制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交通系统动态分析决策控制的先决条件。交通流在城市道路网络上的分布随着时间与空间不断变化,常常表现为时空分布不均。城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简称列控系统)主要负责控制列车运行的间隔和速度,保证列车安全、高效地运行。一旦列控系统的安全性出现问题,将有可能造成行车中断,甚至是车毁人亡的严重
本文主要是基于准相位匹配光学频率变换技术,利用二次谐波发生过程和光学参量振荡过程对非线性光学晶体掺镁近化学计量比钽酸锂晶体的折射率进行测量,拟合得到用于计算不同温度
互联空气悬架因优良的隔振、消扭性能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车辆转向行驶工况下易加剧车身侧倾的缺陷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发展与应用。作为抵抗车辆侧倾的主要构件之一,横
建立公路养护质量评价模型,对公路养护质量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是做好公路养护决策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对于发挥公路资源的最佳效益、保证公路养护决策的系统化、科学化
电弧式离线检测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检测技术已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国外对此种技术作了大量的研究,同时在某些技术先进的国家已经有相应的产品出现,但是在国内,虽然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