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醛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基因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来源 :昆明医学院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3497644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基因差异性表达方面,研究丙酮醛诱导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凋亡的机理,为进一步了解口腔致病菌诱导牙周炎症的机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法]:组织块培养法获取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按1:2或1:3的比例进行传代,取4—7代的细胞进行实验。以0.05、0.1、0.25、0.5、1.0mg/ml丙酮醛分别作用于细胞密度为5×10~5/mL及5×10~4/mL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24h后采用苔盼兰染色方法测定丙酮醛刺激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后的细胞活性,并以之确定实验药物浓度。以含该浓度丙酮醛液的培养液及不含丙酮醛液的培养液分别培养细胞24h。提取丙酮醛处理前后细胞的RNA,逆转录获取cDNA,分别用Cy5和Cy3标记。利用基因芯片分析丙酮醛刺激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差异表达基因。 [结果]:密度为5×10~5/mL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与丙酮醛孵育24h后,在0.5、1.0mg/ml时,可见大部分细胞皱缩及苔盼兰染色;密度为5×10~4/mL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与丙酮醛孵育24h后,在0.25、0.5、1.0mg/ml三个浓度,可见大部分细胞皱缩及苔盼兰染色。基因芯片分析发现丙酮醛刺激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后有5条上调基因和3条下调基因,其中部分基因与凋亡、出血及癌症相关。 【结论】:牙周致病菌代谢产物丙酮醛刺激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后,细胞出现凋亡以至死亡,凋亡率、死亡率随药物浓度增大、作用时间增长而增加;且导致细胞死亡的药物浓度与细胞密度有关;基因芯片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进而影响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可促进牙周炎的发生发展。
其他文献
前言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是以菌斑微生物为始动因子的局部慢性炎症,可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进行性破坏,是造成人类牙齿丧失的首要原因。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
目的:将渗透树脂、流动树脂及窝沟封闭剂应用于体外人工龋损模型后,从渗透深度、表面粗糙度及显微硬度三个方面对三种树脂材料进行对比研究,旨在为早期龋临床治疗中材料的选
目的:  下颌后牙区种植体末端与下颌管间安全距离的回顾性研究。  方法:  收集自 2015 年 1月至 2016 年 12 月期间宁夏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种植中心病例,筛选出下后牙区种
目的:观察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rh PTH(1-34)对兔单侧下颌骨牵张成骨的作用。为rh PTH(1-34)在牵张成骨领域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材料及方法:选用40只SPF级日本大耳白兔(性别不
近期的研究认为种植体边缘骨吸收与吸烟、感染、机械载荷和代谢性疾病等有关;在两段式种植技术的愈合期中,力学载荷是不存在的,其他因素不足以导致骨吸收,因此普遍认为骨吸收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