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DA模型的学科间知识流动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csyangc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学科间的知识流动越来越频繁,知识流动促使学科间实现知识融合和创新。图书情报学和新闻传播学存在传播途径、传播内容、传播功能上的相似性,学科间知识流动密切。研究这两大学科间的知识流动,有助于分析学科间知识流动的过程,并揭示图书情报学和新闻传播学学科间知识流动内容变化,为促进两学科的科研选题、学科建设规划等提供借鉴和指导。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虽然有关学者对LDA模型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对学科间、国家间、机构间的知识流动进行了相关探索,但缺少运用LDA模型对图书情报学和新闻传播学这两大学科间知识流动的研究,并且知识流动研究多集中在学科间的单向流动,缺乏对学科间双向知识流动的研究,双向流动能更加清楚准确地揭示学科间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基于此,提出本文的研究主题。本研究是基于学科间文献的引证关系,运用LDA模型主题提取的方法,从知识吸收和知识扩散的角度出发,研究2009-2018年十年间图书情报学和新闻传播学学科间的知识流动状况,双向挖掘图书情报学与新闻传播学相互知识吸收与知识扩散的主题。具体研究如下:本研究首先阐述了相关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相关概念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等,总结出前人的研究成果与不足。其次,介绍本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包括知识流动的原理和过程、LDA模型的基本原理、参数估计、最优主题数目的确定等内容,为后面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再次,分析图书情报学向新闻传播学的知识流动过程,借助R语言,根据LDA模型可视化的主题分布,得到图书情报学知识吸收主题和图书情报学知识扩散的主题,总结对比出图书情报学知识吸收和知识扩散的重点,以及两学科研究内容的不同。同理,再分析新闻传播学向图书情报学的知识流动过程,新闻传播学知识吸收的主题和新闻传播学知识扩散的主题,总结对比出新闻传播学知识吸收的重点和知识扩散的重点,以及两学科研究内容的不同。最后,归纳概括图书情报学和新闻传播学双向流动的相同主题和其他主题,进而总结出图书情报学和新闻传播学知识流动的热点主题与潜在主题,从期刊选题、作者投稿角度提出建议并总结研究结论,研究不足及研究展望。本研究是在文献引用的层面上,从知识吸收和知识扩散的角度,运用LDA主题模型进行主题分析,研究学科间知识流动过程和知识流动内容,实现基于语义的分析。深入分析图书情报学和新闻传播学之间的双向知识流动,对于加强学科建设,增强两学科间的知识流动及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当前虚拟知识社区已经成为人们进行知识共享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为应对传统虚拟知识社区面临的知识共享积极性不高、知识变现困难和存在大量的“搭便车”行为等困境,区块
科技创新是当今社会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科技创新能够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驱动力,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一系列困难,内外部环境均面临威胁
随着气候的逐渐恶劣,社会各界意识到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是导致气候问题的主要原因。为减少碳排放量,政府开始对企业进行碳排放的管制,同时消费者的低碳偏好程度也开始逐步提
消费的持续升级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更加多元的市场需求和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以顾客需求为核心的“个性化定制”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在逐渐成熟的网络零售
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急剧减少,以及燃烧产生的大气污染问题迫使人们寻求更多样的清洁能源和更环保的能源存储形式。但传统的液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漏液、电解液的氧化和产生枝晶、短路等隐患,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固态锂离子电池(SLIBs)由于能量密度大,对空间的要求低,因此成为当今社会储能产品的研究热点。设计应用于SLIBs的单离子聚合物电解质对发展SLIBs具有十分重要的
学位
用户评分稀疏性问题是推荐系统领域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现有研究大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通过对用户进行评分激励,可以有效提高推荐系统的评分供应,从而从根本上解决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一类稀土元素以离子态吸附在高岭石等黏土矿物表面且中重稀土含量高的特色资源,是发展高新科技的重要支撑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研究使用Materials
外资银行自19世纪进入中国以来,对中国的金融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宏观层面来看,外资银行的进入一方面促进了中国银行业的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也加剧了中国银行业的竞
石油,作为工业经济的重要资源,在工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石油行业十分庞大,涉及的公司众多,且多为国有企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促进国有
当今,在我国的增塑剂产能结构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可以占到80%以上,而非邻苯类增塑剂品种占比不到20%。国内的大多数企业仍以生产和使用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为主。随着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一系列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增塑剂的产销和消费情况呈现全面下滑的趋势,增塑剂行业目前仍处于困境当中。基于人们对环境保护及食品健康安全忧虑的增加,更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使用环保型增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