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测量矫正胎龄32~53周的早产儿小瞳及散瞳下屈光状态,探讨早产儿屈光状态与孕龄、出生体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之间关系。 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早产儿207例413只眼,对其进行眼底筛查、检影验光等眼部检查,并记录小瞳及散瞳下屈光状态。根据早产儿眼底情况,分为无ROP组(A组)、轻度ROP组(B组)、重度ROP组(C组)。小瞳等效球镜度数、散瞳等效球镜度数为非正态分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张力性调节为正态分布,采用方差分析。早产儿等效球镜度数、张力性调节与孕龄、出生体重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孕龄、出生体重与ROP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定性资料使用x2检验。 结果:无ROP组、轻度ROP组及重度ROP组早产儿小瞳等效球镜度数分别为0.07±1.87D、0.03±1.23D、0.01±1.91D,散瞳等效球镜度数分别为2.64±1.57D、2.67±1.81D、2.88±1.98D,张力性调节分别为2.52±1.67D、2.63±1.52D、2.90±1.58D,三组间小瞳等效球镜度数、散瞳等效球镜度数、张力性调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ROP组、轻度ROP组及重度ROP组远视发生率分别为94.4%、93.2%、77.8%,正视发生率分别为2.6%、4.1%、13.9%,近视发生率分别为3.0%、2.7%、8.3%,散光发生率分别为41.8%、39.7%、41.7%。无ROP组与轻度ROP组间远视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ROP组、轻度ROP组远视发生率较重度ROP组高(P<0.05)。重度ROP组正视发生率最高,其次是轻度ROP组,无ROP组正视发生率最低。三组间近视及散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P>0.05)。等效球镜度数、张力性调节与孕龄、出生体重无明显相关。等效球镜度数与矫正胎龄呈正相关。ROP严重程度与孕龄、出生体重呈负相关,其中与孕龄明显相关。 结论:伴或不伴ROP早产儿在生后早期屈光状态以远视为主,无ROP及轻度ROP早产儿远视发生率无明显区别,而患有严重ROP早产儿远视发生率较无ROP及轻度ROP早产儿明显下降,且更趋向于正视或近视,ROP严重程度是近视发生的重要因素。无ROP、轻度ROP及重度ROP早产儿散光发生率无明显差别。ROP所引起的早产儿视力损害有逐渐加重的可能性,且随着ROP程度加重,影响越显著。因此应强调对早产儿的屈光状态及视力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