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的硼化物及铁与第六副族金属三元硼化物的高温高压合成及硬度和磁性分析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abc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磁性材料在工业制造、航空航天、国防军事、电子元件、先进医疗等产业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然而,由于传统磁性材料硬度低、热稳定性差和化学惰性不足等原因,限制了其在极端环境中的应用。目前缺乏保持磁学性能同时显著提升其力学性能的方法。面对这个困局,亟需在科学上找到磁性和力学性能的关联机制;材料上获得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新型磁性多功能材料,取得与应用相关的各类参数。高温高压方法可以合成其他条件无法制备的新型化合物,在合成过程中可以通过前驱物化学比、温度与压力等条件对产物的结构、电子结构和各种性能进行调制,从而获得具有多种优异功能的新型材料。本工作针对铁硼化合物进行了高温高压合成,并以此为基础尝试加入其他过渡金属元素,对所获得的样品进行性质表征与计算模拟,深入研究了它们的磁学性质、力学性质、成键特性等,得到了如下的创新性成果:一、采用高温高压法合成了高硬度磁性材料Fe2B(空间群I4/mcm),发现此体系中硬度与磁性存在相互竞争关系。在5 GPa,1500 K的条件下合成了Cu Al2型的Fe2B多晶块状样品,测得其磁饱和强度为156.9 emu/g,维氏硬度为12.4 GPa,力学性能远高于传统磁性材料。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和计算模拟结果表明,其高硬度主要来源于Fe原子与B原子之间d-p杂化形成的高强度Fe-B键骨架。强磁性主要来源于Fe-Fe键中上下自旋电子的成键/非键态差异导致的自旋极化效应。Fe-B键和Fe-Fe键对Fe 3d电子的竞争是影响其磁性和硬度的关键因素。由此提出设计高硬度磁性材料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1.引入高强度的成键骨架2.选择合适的轻元素浓度以减少磁性金属的电子转移量。二、利用高温高压法成功制备了具有优异磁学性能的硬质材料β-Fe B,并确定了其Fe-3d轨道与“之”字形B链之间选择性电子转移是调制体系硬度、磁性和导电能力的关键因素。在5 GPa、1800 K条件下成功合成了单相的β-Fe B多晶块体材料,实验测得其饱和磁化强度为79.54 emu/g、抗氧化温度超过800 K、硬度为15.6 GPa、电阻率为3.4×10-6Ω·m;β-Fe B是一种具有高硬度和良好导电性的抗氧化磁性材料。结合XPS分析和计算模拟发现,其高硬度来源于共价的“之”字形硼链,强磁性来源于Fe-3d轨道大量的未配对电子。“之”字形硼链的形成需要Fe提供价电子,并且在电子转移过程中存在自旋选择效应,自旋多数态电子是转移的主要参与者。Fe-B之间电子转移的自旋选择效应是调控体系硬度、磁性和导电性能的关键因素。三、利用高温高压法首次合成了Mn4B结构的高硬度、高热稳定性铁磁自旋玻璃材料Cr Fe B,明确了其磁特征的产生原因。通过XRD和EDS分析,确定其空间群为Fddd,Cr原子与Fe原子随机排列在晶胞内16e和16f位置。Cr Fe B的维氏硬度值为14.2 GPa,高于硼化物Fe2B和Cr2B,其高硬度来源于晶体内四种不同的金属与硼的成键骨架。交/直流磁化率测试表明,在2-400 K测试温区内出现由磁阻挫引起的自旋玻璃行为,其冻结温度随频率的演化关系遵循Vogel-Fulcher定律。Cr Fe B的室温磁饱和强度为4.79 emu/g,矫顽力为125.89Oe。XPS分析结合计算模拟表明,体系的磁性来源于邻近的Fe和Cr原子的d-d杂化作用。体系中存在4种不同磁性状态的金属原子,Fe与Cr的随机占位导致材料内部铁磁区、反铁磁区和顺磁区的无序排列,这符合典型的自旋玻璃特征。此外,Cr Fe B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1200K),是一种潜在的耐高温磁性材料。这些结果将有助于理解Cr Fe B的复杂磁性行为,并为设计多功能三元过渡金属硼化物打下基础。四、利用高温高压方法成功合成了三元层状过渡金属硼化物Fe(Mo B)2,并解释了其磁性的来源。Fe(Mo B)2属于典型的纳米层堆垛结构,Fe B2层和Mo层沿c轴方向交替堆叠。维氏硬度测试显示其硬度为10.72 GPa,远高于传统磁性材料的硬度,其优异的力学性能主要来源于内部共价性的B2短链。机械强度的各向异性指数表明Fe(Mo B)2在(100)和(010)平面上具有更强的各向异性,而在(001)平面上的各向异性更小,这些分析符合层状结构特征。Fe(Mo B)2在室温下表现出铁磁亚稳态特性,饱和磁化强度为8.35 emu/g,矫顽力96.12 Oe。其铁磁性主要来源于Fe 3d-eg轨道和Mo-4d轨道之间局域的d-d轨道杂化效应。Fe(Mo B)2存在一个沿c轴方向的易磁化轴,Mo原子作为媒介实现两个Fe原子之间的交换作用。综上,对本工作所合成的4种铁基硼化物的性质规律性对比发现,硬度上:Fe基硼化物的硬度主要受到轻元素骨架支配,而金属与硼元素之间的成键强度也会对其硬度造成影响;磁性上:体系的强磁性主要来源于Fe 3d电子的自旋极化作用,Fe 3d电子的转移和杂化是调控Fe基硼化物体系硬度和磁性的关键因素。硬度和磁性相互影响关系:随着Fe 3d电子转移量的增加,体系内趋向于形成更强的成键骨架,这对于材料的硬度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电子转移过程中自旋选择效应的存在,导致体系的磁性随电子转移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因此,选择合适的Fe 3d电子的转移量,以平衡硬度和磁性的矛盾将是设计、调控Fe基轻元素化合物体系的核心。此外,Cr Fe B的自旋玻璃行为和Fe(Mo B)2的铁磁亚稳态行为等现象表明金属间的d-d轨道杂化会对体系的磁性产生深刻影响,导致产生一些新奇的磁性行为。通过在Fe-B体系中引入不同磁性的金属原子,将极大的拓展Fe基硼化物体系的磁多样性。本论文的工作有助于提升对高硬度磁性材料的认识,为进一步设计新型硬质多功能磁性材料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基于水质特性分析,以物质资源化为核心,构建了脱硫废水强化递级分盐预处理-膜浓缩电解制氯零排放工艺,并进行了为期35天的中试试验(500 L/d)。结果表明:该工艺能够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去除和物质的充分资源化。预处理模块出水悬浮物、Mg2+、SO42-和Ca2+去除率分别为100%、96.6%、99.8%和98.9%;各处理单元沉淀物分别为CaSO4、Mg(OH)2、钙矾石和CaCO
柠檬酸作为园艺作物果实中的重要有机酸之一,显著影响果实风味和口感。文中综述了园艺作物果实中柠檬酸盐合成、转运、储藏及利用等诸多环节在柠檬酸积累中的地位和作用,着重介绍质子泵在液泡膜质子传递以及调节柠檬酸积累中的作用,还概述了转录因子、环境气候因素、栽培管理措施和采后处理等在柠檬酸积累代谢中的作用。全面解析了柠檬酸合成代谢机制,以期通过基因编辑精细调控果实柠檬酸含量,为获得糖酸比更加适宜、口感最佳的
目的:观察滋肾育胎丸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卵巢早衰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卵巢早衰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戊酸雌二醇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滋肾育胎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卵泡数量、双侧卵巢体积和雌激素指标[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
我国葡萄酒产区大多位于北方,葡萄通常高糖低酸,因此酒精发酵后的苹果酸-乳酸发酵(malolactic fermentation,MLF)环境多是高酒精度、高pH值,且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这种趋势还在加强。另外,北方地区进行葡萄酒MLF时气温会骤降,在一些温度控制条件不太好的葡萄酒生产企业,发酵菌种的低温耐受性能也很重要。基于此,开发我国本土耐高酒精度和耐低温的直投式苹果酸-乳酸发酵剂具有非常重
目的 探讨硝普钠联合去乙酰毛花苷治疗急性左心衰肺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永城市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2年2月治疗的80例急性左心衰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硝普钠联合去乙酰毛花苷治疗,对照组采用硝普钠治疗。比较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症状缓解状况、不良反应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氧饱和度、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
智能柴油的的核心技术是通过先进的电子控制技术实现对燃油喷油量、喷油定时的柔性控制。容积式燃油喷射装置(ICU)是WrtsilRT-flex系列柴油机采用的最新第三代燃油共轨电控系统燃油喷射控制执行机构,不但可以实现对燃油喷射量和喷油定时的精确控制,还可以通过不同喷油模式组合,实现预喷油、多次喷射等多模式的喷油曲线,优化燃烧性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文通过对ICU结构、原理以及喷油特性的分析,从轮机
以‘金冠’苹果及其优系‘SGP-1’为试材,测定果实发育期间有机酸组分、含量和苹果酸代谢相关酶活性,分析它们的变化规律及相关关系,以探索苹果有机酸积累的关键时期和关键酶,揭示果实低酸成因。结果表明:(1)苹果果实发育期间,‘SGP-1’的有机酸含量显著低于‘金冠’,成熟时仅为‘金冠’的二分之一,且主要由苹果酸、奎宁酸、酒石酸和柠檬酸组成,幼果期以奎宁酸为主,成熟期以苹果酸为主。(2)‘SGP-1’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个学科和行业中。泵站的运用场景为水利工程项目,它对这整个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泵站电气自动化控制这一技术的运用有效地改造了工程施工的进程和技术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泵站的整体生产效率,也使得其管理方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智能化技术在这一行业的运用对于提升和优化泵站的技术体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的】研究‘圆形小酸枣’和‘罗江调元枣’的有机酸代谢差异。【方法】以不同酸含量的‘圆形小酸枣’和‘罗江调元枣’果实为试材,通过测定各发育时期有机酸组分、含量以及其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进而解析枣果实有机酸含量差异形成原因。【结果】‘圆形小酸枣’和‘罗江调元枣’含有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和琥珀酸。两个品种的对比表明,柠檬酸含量不同导致‘圆形小酸枣’和‘罗江调元枣’有机酸含量出现较大差异。柠檬酸代谢相
学位